大连市建筑工程学校2005-2006学年度工作总结2005-2006学年度,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市建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市建委各处室的密切配合下,在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财政局、大连市发改委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员工精诚团结,严谨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过去的一年,学校被市发改、教育、财政等部门列为重点支持单位,被国家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全国94所之一、辽宁三所之一、大连唯一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荣获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的“中国最具特色职业学校”称号,荣获大连市政府授予的慈善捐赠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荣获市建委先进单位称号,大连市城乡建设培训中心被省建设厅评为先进集体,校团委被评为大连市优秀团委,2个团支部被评为大连市优秀团支部,1个班被评为大连市三好班级,3名学生获市三好学生称号,2名学生获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3名学生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1名学生获市优秀团干部称号,1名学生获市优秀团员称号,35名学生获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8名学生荣获特殊贡献奖,06级新生14人获军训标兵称号。学1校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现就2005-2006学年度学校工作做如下总结。一、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本特色日益彰显加强教学管理,端正教风。开设的所有专业都有完整、规范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大纲,教务常规管理规范有序,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秩序稳定。采取教学常规检查、听评课、学生测评、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学质量实行全过程监控。本学年共完成3个年级,4个专业,112门课程,总学时8676课时的授课任务,优秀率21.5%,及格率90.7%。05级学生参加辽宁省计算机统考,及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0%以上。04级两个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成绩良好。59名学生参加高职升学考试,有28名学生分别升入大学本科、专科学校,升学率47%。加强考务管理,端正考风、学风。严格监考、严格补考,一年来,共有17人次因考试违纪被取消考试资格,26人因补考不及格未能按期毕业。深化教学改革,校本特色日益彰显。科研方面,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四项市级科研课题,今年,又有两项课题被列为“十一五”省级科研课题;组织开展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讨活动,发动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教学案例或心得,并在校园网上进行了交流;开发完成了“建工论坛”和“网上评教”软件;制定上报了06级6个专业的教学实施方案,申2报了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科)中心校。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立了20个校外教育培训实习实践基地;为校内实训室、检测室、计算机室和工艺室添加和更换了部分设备;向大连市教育局报送了《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申报报告》。在专业建设方面,申报并完成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省级示范专业评估;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学校现开设4个专业,均为市场急需专业。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调研、座谈,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部署,全面实施,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1、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的制度,规定专业课教师,每年到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参加实践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鼓励教师个人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积极创造条件到企事业单位搞调查研究、实习或参与工作。今年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要求,我校启动了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计划。总体安排是:在完成校内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组织专业教师按岗位分工定向参加生3产实践,时间为一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06年3月至7月,按学生就业岗位分别完成相应生产技能实践和课改调研;第二阶段为2006年9月至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