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孟慧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配乐美读,再次体会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二)继续品赏被称为“诗歌中的顶峰”的诗之妙处,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领悟诗歌对景、情、理的独特构思与设置。二、过程与方法:美读、合作探究、品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领悟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配乐朗读(分男、女声)激趣。二、从“古今评说”对诗歌的高度评价引入,再次激发学生研读兴趣三、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三妙内容。四、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在讨论中明确诗歌之另外三妙。(5分钟)【幻灯展示】探究一:全诗的核心意象是“月”,作者是如何体现其核心地位的?妙在何处?(景)探究二:诗歌前半部分,有何哲理性思考?哪些思考是常见的(可联想学过的诗文),哪些是作者的慧眼独思?(理)探究三:诗歌后半部分写游子思妇的相望相思之情。同是写相思(可联想学过的写“相思”诗文),本诗却不落窠臼,打破常规。思考其“新”在何处?(情)五、学生分享(8分钟左右)六、老师引导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启发学生说出学过的相关古诗文,联系本诗谈不同,以得出结论。【幻灯展示】“月”统摄全诗,意境深邃、构思精巧——妙之四跳出个体生命的拘囿,达观看待整个人类,哀而不伤——妙之五思妇、游子苦思中有温情——妙之六七、总结:八、作业:运用所学,鉴赏《听雨》一诗。【幻灯展示】阅读下面诗歌,赏析其妙处,抓住一点进行鉴赏即可。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附【板书设计】《春江花月夜》之妙月统领全诗情哀而不伤思苦中有爱【教学重点难点】学会鉴赏诗歌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