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市中心学校备课表备课时间:年月日1课题诗经两首关雎班级学科九(3)语文课型讲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难点理解《关雎》内容及其艺术魅力,背诵诗歌。学情分析及课前准备与《关雎》有关的朗诵、音乐视频。教学活动设计一、基础知识1、教师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2、正音、释词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ú):配偶。荇菜(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芼(mào):挑选。二、整体感知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2、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具体分析。三、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四、背诵并默写全诗。板书设计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