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慕课”能否触动基础教育的神经?毋庸置疑,“慕课”(MOOCs)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热词,不仅在高等教育界引发了改革热潮,甚至在基础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阵风暴。2013年12月27日,“第三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家沙龙”以“慕课,能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什么”为主题展开了讨论。本期这一话题摘编相关文章,以供参考。“慕课”在全球的新发展文/郭英剑所谓“慕课”,即“大规模网上课程”,简单说就是一种网络课程,其特征是公开面向广大网友,任何人通过网络就可以接触到它。除了传统课堂上人们所惯常使用的录像资料、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外,“慕课”还会为网友提供互动的论坛,以期在师生之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毫无疑问,“慕课”虽然属于远程教育(distanceeducation)之一,但它属于新生事物,与网络相伴而生。“慕课”之年《纽约时报》曾经把2012年称之为“‘慕课’之年”(TheYearoftheMOOC)。《时代》杂志也称,免费的“慕课”向“大-60-众打开了通向常青藤盟校的大门”。2012年1月,因网络课程而名噪一时的斯坦福大学教授特龙(SebastianThrun)宣布离开斯坦福大学,和同样辞去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ofVirginia)终身教职的埃文斯(DavidEvans)教授等一道,组建了一个私立教育机构,名为“勇敢之城”(Udacity),号称“21世纪大学”(21stCenturyUniversity)。当年2月,“勇敢之城”推出成立后的两门免费课程。4月后,又推出多门网络课程,都深受大众欢迎,吸引数十万的网上学习者。几乎是在同时,2012年4月,斯坦福大学教授宁(AndrewNg)和科勒(DaphneKoller)开始大力发展前不久成立的名为“课程时代”(Coursera)的教育科技公司。“勇敢之城”与“课程时代”虽然都是商业性运作,但前者是独立运作,而后者则是与名校联手,且更受大众欢迎。最早参与其中的名校包括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后来加入的名校还有:加州理工学院、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弗吉尼亚大学等。另外,英国的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ofEdinburgh)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也都加入了其中。由于担心网络教育的过度商业化发展,在“勇敢之城”和“课程时代”成立不久,2012年5月2日,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61-学院(MIT)宣布结成非营利性(not-for-profit)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发起了名为“教育在线”(edX)的网上课程系统,由两所名校联手提供免费的网上课程,搭建一个共同的教育平台。不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得克萨斯大学系统(UniversityofTexasSystem)、威斯利学院(WellesleyCollege)和乔治城大学也都纷纷加入进来。遍地开花大约从2012年后期开始,无论在欧洲还是亚洲,拉丁美洲还是澳大利亚,各国的众多高校,开始推出独具各自国家与高校特色的“慕课”公司与课程。英国著名的开放大学(OpenUniversity)推出了英国自己的“慕课”公司——未来学习(Futurelearn)。德国推出了“我的大学”(Iversity)公司,到2013年年底时,其“讲故事的未来”(TheFutureofStorytelling)一课注册学生超过八万人,是迄今为止欧洲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程。欧盟推出了一个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在线教育平台——开发教育(OpenupEd)。2013年10月,法国政府推出了“法国数字大学”(FranceUniversiteNumerique,简称FUN),要推出自己的“慕课”课程。在亚洲,印度有“卡特教育”(EduKart);日本则有“学校”(Schoo)。在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不仅加入了“教育在线”,且推出了各自极富特色的“慕课”课程。其他著名高校-62-也在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网络课程。在澳洲,2013年3月,一个名为“开始学习”(Open2Study)的网络平台建立起来,并且推出了自己的课程。在拉丁美洲,2013年6月,巴西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批“慕课”,参与者有圣保罗大学(UniversityofSaoPaulo)。在课程推出两周内,就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注册学习。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网络教育公司、网络科技公司积极投入到“慕课”的建设之中。“慕课”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且还在不断增长之中。狂飙突进如果说2012年是以“慕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