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特色经验总结亳州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吕河标我从1992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春去冬来,花开花落,我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二十三年了,这些年来,我始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工作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努力做一名学生爱戴的语文老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谈这些年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奠定语文教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语文也不例外。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和基础。多年来,我结合课改的精神和我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着力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以书本为纲,结合他们学习语文的具体情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广泛涉猎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对陶渊明写作的时代背景及有关思想并不急于解说,而是让学体会《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美景,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寻找与《桃花源记》中类似或完全相反的意境,从而体会陶渊明乐在其中的超然心态。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去过黄山、九华山、九寨沟等名山大川的同学极力与课本中的意境相比较,而生活在脏乱城区的同学与之比较后,更是对陶渊明陛下的桃花源羡慕不已。在同学们完全陶醉在桃花源的美景中时,我才对该文的写作手法、思想内容等作具体讲解,同学们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老师在课堂上把课文中的生字、好词、好句、写作特色、中心意思等一一讲解,学生照抄照搬,考试时生搬硬套,这大大限制了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进一步提高。为此,我按照新课改的精神,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深入思考,知其然,还知道其所以然,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互相讨论,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通过扎找资料等方式寻找最佳答案。最后,我通过分析他们答案之间的差别,进行对比解说,使学生对有关知识更加了解,切实掌握。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给学生们以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他们在深入的探究学习中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与意义,这是学生们的语文水平进步很快。三、朗读与品位思想内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力新课改后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不仅重视传统名篇的学习,而且更加注重贴近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语文学习的佳作,有的语言优美,有的意境深远,有的感情真挚,有的见解独到,有的充满哲理,有的如江河飞奔,气势如虹,有的如涓涓溪流,悠远绵长。但是,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深切领悟,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多多朗读,通过反复朗读,慢慢品味其中的韵味和内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此,对于一些精读美文,我首先朗读两遍,特别是读与课文中的重点名句和段落,我着重朗读,然后让学生进行整体感悟,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和内涵。接着,我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主要采用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几种方式,并引导他们充分的感悟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味点评,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语文的鉴赏力。这样一道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如在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我先充满基情的大声朗读两遍,然后让学生体会毛泽东对北国风光,特别是对雪的描写,从而体现毛泽东对我们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并结合下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认真体会毛泽东同志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理想,以及勇于承担的责任。然后,又让学生齐读两遍,又找几个学生交叉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毛泽东同志的冲天豪情和立志为中国的独立强大而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提高了学生对这首词的鉴赏力。四、以课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