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新动向“一个转向,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点评课标准”。“一个转向”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一个中心”是指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要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四点评课标准”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就是“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一切好课应该努力做到“五实”:•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丰实——有生成性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待完善的课。※福建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思想、有文化、有智慧、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就是好课。※天津靳家彦老师认为一节好课的标准是:•a.目标明确;b.重点突出;•c.以生为本;d.流程科学;•e.注重内化;f.体现沟通;•g.启迪创造;h.媒体得当;1•i.讲求实效;j.多元评价。※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课中有智——学中有趣※2004年4月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海)研讨的好课标准:•a.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b.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出;•c.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d.教学方法要得当;•e.教学效果要好。小语教学新精神,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语文教学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紧紧把握以下要求: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2“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各个方面: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