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多重角色探析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此话不无道理。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占绝对优势,面对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任性和要求个性张扬、渴望体现个人价值、迫切要求成才的特点,班主任老师所做的工作既繁重又复杂。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班级就象是一台大戏,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说,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一、班主任角色分析(一)伯乐角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必须强化自己的伯乐意识,要相信学生具有主动建构、自主成长的潜力和能力,相信学生人人有志、人人有智,切实做到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举荐人才,为各级各类人才的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班主任要具有伯乐的慧眼,去发现人才。班主任要充当伯乐,就必须具有伯乐的理念和素质。(二)塑造者角色。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除了来自书本、社会、家庭的影响之外,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影响来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所以,班主任应注意以自己的良好人格去影响学生,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去塑造学生。(三)良师益友角色。班主任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良师角色要求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立教。益友角色首先要求班主任要做学生的挚友,为他们排忧解难,与他们忧欢与共、推心置腹、亲密无间;其次要做他们的诤友,敢于直接了当的指出缺点,批评教育,而不是文过饰非、姑息迁就。这是良师益友的完美形象。班主任只有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才可能充当良师益友的角色。(四)严父慈母角色。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尚差。班主任对学生要管如严父,一丝不苟。学习上要严格要求,纪律上要严加管教,并要做到严出于爱,严而不凶、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格。但同时更应该是慈母,对学生要有慈母的爱心、耐心、关心、同情心,这是密切师生关系、取得教育成效的前提。慈母之爱绝不能是溺爱、偏爱,而应该做到爱寓于严,严而不纵。(五)设计师角色。班主任直接组织管理班集体,所以,他首先是班集体建设发展的设计师,是学生成才的设计师。这一角色要求他必须认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和时代发展的总要求,在主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设计一种理想的班级模式和学生成才的蓝图,作为班集体和学生奋斗的目标。同时要组织全班同学,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为实现这一美好目标而共同努力。(六)引导者角色。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他们关注的焦点是我们教育活动构成的依据,班主任的教育活动应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出发,不断调整和生成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从而促成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主动的、合乎教育目地的发展。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对班级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能否以引导者的角色,在发现学生关注焦点的同时,引发学生的自主成长,决定了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成败。同时,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对于民主和谐的良好班风、积极主动的学生个性、自主自理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及班干部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再者,作为班主任,还应站在引导者的角度,对本班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全面的指导,还要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一个班级要建好,学生要教育好,方方面面都需要班主任统筹兼顾、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巧妙引导。(七)协调员角色。作为班主任,还要充当协调员角色,协调班委会与少先队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团结、向上的人际关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