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大模大样、毫不相让、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昂首大叫”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4.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时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教学难点】:从哪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课前交流】快乐分享会——一起聊聊爸爸妈妈给自己起别名,引入“反语”的手法,初步认知什么是“反语”。【设计意图:本文的难点在于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这样的导入既能与第一次见面的学生拉近关系,又能活跃气氛,能为后面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反语”。】【第二课时】一、导入(1)师:丰子恺不仅专门为它写了一篇文章,还把它画了下来(贴“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白鹅》(板书)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城市孩子见鹅少,运用直观的画面,既引人人胜,又将直观感受印入脑中,为学好课文做了有益的铺垫。】(2)复习生字词闪读训练。出示:高傲郑重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大模大样毫不相让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昂首大叫(3)回顾全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总结白鹅的特点——高傲【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导入课文,在词语的安排中,我选择了课文中四字的描写白鹅的词语,一方面复习巩固,加深学生对描写白鹅生字1词的印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和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运用词语交流自己对鹅的印象,初步感悟鹅的高傲。】二、多种形式品读,体会“高傲”(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结构。为理解“高傲”的贬义褒用打下基础,为全文的学习奠定基调】(2)学习“鹅的叫声”部分1.找出表现鹅叫声特点的词句。2.区分几个额叫声的词语。鹅伸着脖子,放开喉咙大叫。(引吭大叫)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厉声呵斥)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吵闹。(厉声叫嚣)鹅抬起头大声叫喊。(昂首大叫)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骂。(厉声叫骂)【设计意图:把关于“鹅”叫声的词语形成一个集合,在集合里初读感知词语的集合意义,即都是写鹅的叫声的。再通过词语与短句的配对这种有趣的训练形式,孩子能感受到每个词的差异,从而加深对这些词语的感知。另外,孩子在深层次认识这些词语的同时,认识了白鹅的叫声“严肃郑重”的特点。】3.概括这些词语的特点。4.说话训练:如果鹅会说话,猜猜它会说些什么?【设计意图:发散思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严肃郑重”的腔调是尽职尽责的表现。】师:多么高傲、勇敢的一只白鹅呀!难怪丰子恺先生会这样感慨——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学生齐读)作者表面写鹅的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3)合作学习“鹅的步态和吃相”部分小组学习,合作完成思维导图。鹅的步调:1.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板书)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一个鲜活的比喻句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鹅的高傲。2.解释“净角”,可先由学生质疑提出,再由学生自由交流。3.观看“净角出场”视频。4.请学生演一演像净角出场的白鹅?【设计意图:戏剧中的净角对于学生来讲的确陌生,用课件直观演示,特别有助于对鹅步态高傲的理解。】5.指导朗读26.再次总结鹅的特点——高傲【设计意图:学生亲生体验白鹅的方步,既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举多得。】鹅的吃相:(1)找出鹅吃饭时令人发笑的词句1.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提炼鹅吃饭可笑在需要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的做法。2.“一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三眼”又指什么?3.引导体会:这鹅就这样一丝不苟地“饭一水一泥一草…‘饭一水一泥一草”从不更改。好笑吧。4.(播放动画)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这里将“三眼一板”做重点处理是因为从词的本义人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