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资本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优化研究作者:***来源:《时代金融》2022年第08期信贷业务是银行占比最大和最主要创收增效的资产,但片面追求资产规模扩张速度蕴含着巨大风险。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经济资本管理引入商业银行具备的优点,随后分析了经济资本对信贷业务管理的意义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围绕建立健全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信贷业务管理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随着银行业资产规模的扩大,资本消耗与资本约束更为明显,价值竞争力更为重要,经济资本管理对银行业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银行只有持有与业务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才能更好地持续稳健经营。一、经济资本管理概述2007年,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雷曼兄弟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而且导致全球金融机构损失惨重,世界经济步入衰退。针对危机带来的教训,商业银行更加意识到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型业务经营模式,只有把资本约束、风险管理、资本回报等要素有机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内外部各种挑战。在此背景下,许多研究学者已经对经济资本管理引入商业银行的优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体现在表1几点。二、经济资本管理对信贷业务发展的意义从商业银行角度看,基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三季度报告,在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方面,六大行均在50%以上,建设银行更是已经超过了60%;在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方面,邮储银行达到84.28%,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维持在70%左右,交通银行也达到了59.63%。可以说,信贷业务是银行占比最大的资产和最主要创收增效的资产。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方面,我国目前仍然是以银行业贷款为核心、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模式,银行贷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人民银行在《2021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指出,2021年1-9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2%,同比提升1.1%。另一方面,信贷业务与经济发展两者关系密切,从2017年-2021年9月末数据可看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2017年-2019年信贷增长一般为经济增速的1.5倍-2倍,2020年和2021年的贷款和GDP的年均复合增长情况也满足这一比例。综上所述,信贷业务发展不仅关乎一家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也关乎整个银行业的稳定发展。但是,信贷业务扩张缺乏必要的理性控制也会蕴藏着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说明脱离实体经济、脱离资本约束的业务发展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银行业务规模扩张必须满足于核心资本充足、资本吸收损失能力强这一前提。在此背景下,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修改了《巴塞尔协议Ⅲ》内容,提出要加大对资本充足率、风险资产覆盖范围等指标的要求,以此进一步提升对信贷增长的约束与管理。我国也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在吸收金融危机经验教训和落实《巴塞尔协议Ⅲ》中,我国银行监管部门通过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强化资本支撑能力与资产规模扩张的联系,着力降低各项风险暴露、促进有效激励、发挥经济杠杆作用。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因此更需要通过经济资本的有效管理,加强信贷规模稳步增长,进而支撑我国经济稳步前进。总体来看,经济资本管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优化绩效考核评价。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案侧重考核利润指标,而以RAROC和EVA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评估资本回报率、预测风险、衡量可创造的经济价值,有利于银行管理者權衡经营风险,转变过度追求业务规模和利润完成的行为。第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在我国实施巴塞尔协议和内部评级法后,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如何充分发挥RAROC这一工具在信贷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案,为调整信贷组合、优化信贷结构提供决策依据,引导资源向经济资本回报率较高以及重点支持的行业、客户、产品倾斜,从而提高信贷资源利用效率和盈利水平。第三,提升风险监测分析。经济资本配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