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第五次周考一、选择题(12×4=48分)(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2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右图是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4~5题。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在()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C.20°N~40°N和110°E~120°E的地区D.2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5.导致图中P处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交通B.土壤、矿产C.地形、矿产D.地形、交通读中国四个省(市)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耕地比较表,完成6~7题。项目地区粮食产量/百万吨人均粮食/(吨/人)人均耕地/(公顷/人)水稻小麦玉米甲40.2150.80.18乙1872.50.50.06丙3.523130.50.08丁130.10.70.20.04全国—0.40.036.与表中甲、乙、丙对应的省(市)分别是()A.江苏、山东、广东B.北京、吉林、江苏C.吉林、江苏、山东D.广东、北京、吉林7.与全国相比,丁地区的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B.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C.耕地面积逐渐减少D.人口增长较快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指的是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下图表示我国年降水量、年径流曲线与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变化。读图,回答8~10题。8.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A.①河道频率②径流量③年降水量B.①河道频率②年降水量③径流量C.①径流量②河道频率③年降水量D.①年降水量②径流量③河道频率9.图中常年性河道频率最大的地区是()A.江南丘陵B.长江中下游地区C.东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10.下列有关河道频率南北地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系密度的空间分异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B.华北平原水资源缺乏,径流量偏小,故河道频率偏小C.东北河道频率高于华北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显著增多D.湛江以北石灰岩地区大量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使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达到最大值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出沙尘暴,图Ⅰ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些完成11-12题。1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1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二、综合题(52分)1.(2013高考题广东卷)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34分)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7)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8)食品制造业,2.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50%医药制造业,2.50%其它,15.3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3.8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6.2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7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0%(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2分);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4分)(2)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2分)123456789101112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020406080100020406080100(%)(%)耕地水域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园地未利用地(3)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8分)(4)简述德国鲁尔区的兴衰给西宁经济活动的启示。(8分)2.(2014.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