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雨巷》获奖教学设计《雨巷》获奖教学设计《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示意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盼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今日我就为大家整理《雨巷》获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雨巷》获奖教学设计篇一第1页共48页一、教学设想:1、关于教材:对《雨巷》这首诗歌的解读是多元化的,它的美没有时空的限制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都对它有自己的解读和发觉,因此激励学生对该文本进行特性化的解读,提出自己独特的发觉。我认为《雨巷》一诗在情感基调的把握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能让学生在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还是须要一些老师的指导看法,所以我把诵读该诗歌作为我整节课贯穿始终的目标,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首先以诵读文本作为基准,在诵读中体会作第2页共48页者的情感;同时《雨巷》在意境上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美感,所以赏析文本的意境美是我这节课的其次个目标,我希望通过对意象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在答题方法上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路;对于《雨巷》的主旨和人物形象的探讨应当是该诗歌的一个难点,这是深化挖掘教材的突破口,所以我将它定为这节课深化探究的关键点,希望通过对这两点的研讨,让学生在专心思索的状况下朗读诗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诗歌鉴赏实力的目标。2、关于教学目标:①通过学习本诗,让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因为这是感情的载第3页共48页体,同时也激励学生积累传统的审美意象,增加鉴赏诗歌的厚重感。②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习了《诗经蒹葭》,高一上半学期刚刚诵读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已经接触到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诗歌的回环往复美,在此基础上我希望通过对本诗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观赏它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增加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③指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用字用词,增加“炼”字意识,增加对诗歌鉴赏的深度。3、关于学生:我们的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对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已有所了解,第4页共48页在高一上学期,通过对经典诗歌的学习和鉴赏已经有了肯定的鉴赏水平和素养,但是对诗歌进行特性化的解读和深化了解诗歌的内涵还是有肯定难度的。所以须要立足学生的实际,驾驭诗歌鉴赏的基础学问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的火花充分的展示在课堂上,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进。二、关于教法:①作为诗歌教学,最基本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把握文本的情感,所以我把诵读作为这节课贯穿始终的教学目标,在读中品,在品中悟。②熟读文本之后,我将品尝作为我这节课的其次大目标,分析意第5页共48页境,品尝语言。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探讨,加深对作者情感的把握。③一读二品之后,还要让学生对文本做深刻的体悟,体悟文本的形象,体悟文本的主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三、关于学法: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充分运用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沟通,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在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放归课堂,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探讨沟通,对学生探讨完后还有争议的,老师点评插入指导。第6页共48页四、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1、吟咏品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2、把握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二)导入新课:轻轻地,梅雨季节,在飘着淡淡丁香花香的江南雨巷,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在转瞬间消逝了踪影,留下一颗落寞的心在孤独的徘徊惆怅。今日让我们走进这雨巷,嗅嗅这愁闷的花香品品这迷茫的感伤。(板书:雨巷戴望舒)(三)反复吟读,体会感情:第7页共48页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完全诗你最剧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明确:惆怅,哀怨,凄婉,迷茫。)(板书:惆怅、哀怨)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来朗读这首诗歌呢?(明确:语速应当是舒缓的,感情是哀怨的)让几名学生任选其中最喜爱的一两节来尝试朗读诗歌。(请其他学生对此点评)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点拨插入学问点:1、感情要把握住,哀怨、伤感的心情。所以语速要舒缓,舒缓第8页共48页了才会将那种伤感的情感读出来,要记住“欲速则不达”。同时整首诗歌的感情在每一个小节中又是不一样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