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罗汉小学文娟教材分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叙事性课文。课文叙述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后,科利亚回到家里,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子,经过思考,科利亚在离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子。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4、初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在生活中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懂得作者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词卡、小黑板、科利亚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引言揭题1、出示词卡,开火车每人连读2次,相机纠正字音。2、生齐读。3、师:上节课,我们看到法西斯快打到科利亚的家乡了,他们被迫离开了家园。临别时,科利亚将自己心爱的东西装进木匣,量好步子,埋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四年后,战争结束了,法西斯被赶走,九岁的科利亚是怎样挖到埋藏达四年之久的木匣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生齐读课题)二、研读挖木匣,学习课文4—12自然段1、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4-12自然段,想想科利亚挖到木匣了吗?2、再默读课文第4-12自然段,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的呢?拿笔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仔细理解。3、小组交流。4、学生汇报。5、学习第8自然段。①出示句子,问: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同学们一起读,注意这个“挖”字。②他挖了那么多次,挖到了吗?(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木匣没有找到?(仍然)“仍然”是什么意思?③科利亚没有找着木匣,心情会怎样?(很着急)指名读,生评,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6、师过渡第9自然段。7、科利亚是怎样回答的?指名扮演科利亚读第10自然段。8、师:科利亚走了十步,虽然挖的很仔细,但是木匣却没找到,小伙伴们还笑话他。可是,科利亚并没有放弃,只见他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科利亚想呀想呀,他想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9、学习第11自然段。①出示句子,理解:“突然”。②科利亚想的这个办法,你们明白了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同学们,想想四个年头,科里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随学生回答,师板书:(四年前)埋五岁步子小(四年后)挖九岁步子大③指导个人读,齐读。10、学习第12自然段。①理解“果然”,并用“果然”说一句话。②带着高兴的心情,男女生赛读。11、句子练习:试着填一填。选词填空:仍然突然果然1、不多一会儿,他()找到了木匣子。2、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没找到。3、()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指名学生填空。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1、当科利亚举着心爱的木匣子,他会对伙伴们说什么?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2、这段话讲了什么,你明白吗?3、“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是什么意思?能给这个问句换种肯定的说法吗?科利亚从这件事情明白什么道理?(指名说,相机板书:道理:一切都在起变化)4、齐读最后一段。四、领会课文写法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科利亚?2、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个勤于动脑、善于发现的科利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提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3、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这部分是不是多余的,删掉行不行?课文写小伙伴的话又有什么作用五、联系实际,加深印象1、联系生活实际,好好想想我们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吗?2、师总结:是呀,亲爱的同学们,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的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的长高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但是,只要我们向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