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复习目标]1.正确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原因和影响。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内战、发动全面内战的史实和在国统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分析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3.掌握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对民主和团结的惨案及重大影响;正确分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4.掌握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追歼残敌等阶段的斗争情况,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5.分析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原因及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认识其伟大意义。6.深入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要点梳理]本单元包括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地过渡时期。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经过战略进攻阶段和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崩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2.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②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③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④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有了较大发展,这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⑤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①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图避免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②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使民主力量取得了主动权。③按照《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联合各民主党派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协议较多地吸收了中间人士的意见它所体现的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在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④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⑤在解放战争后期,为迅速结束战争,减轻人民痛苦,实现国内和平,中共与国民政府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这是中共为尽快实现国内和平作出的新的努力,进一步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2)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①全面内战爆发前,国统区人民和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促使《双十协定》的签订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②在重庆政协会议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共合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③全面内战爆发前后,昆明、重庆、上海、南京等地掀起争取和平和团结的斗争。④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人民在中共领导下,掀起更强烈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⑤民主党派也公开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4.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经历了战略防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