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力量》《磁铁的力量》是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说明。一、说教材《磁铁的力量》是小学阶段了解磁知识的开门课,这一内容以磁铁的性质为主线,设计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哪种情况吸得多?”、“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磁极的指向”四个活动。在本课时我准备完成活动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与活动二“哪种情况吸得多”。二、说学情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磁铁,有感性认识,知道了一些磁铁能吸引物体的性质,但不十分清楚和明确。实验时应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所准备的材料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做猜测和假设,说出哪些物体可能会被磁铁吸引。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了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可以被磁铁吸引的物体。(2)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性质有何不同。(3)能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磁力大小与距离的关系。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3.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磁铁的基本特性。(2)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越强,反之则越弱。4.STSE目标: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磁铁能吸铁的性质,认识磁力的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五、教法学法(一)教法探究实验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二)学法观察实验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得出结论。六、说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前,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磁力大小观察支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大头针、等物品,让学生准备纸、石块、塑料尺子、剪刀、螺钉、橡皮、玻璃杯、磁铁、曲别针、水等待吸引的物品若干。(铜钥匙、铝制易拉罐)(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我出示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装有曲别针,你们看老师能让这些静止的曲别针动起来,让学生推测,谁的力量使曲别针动了起来?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推测是磁铁的力量由此引出课题《磁铁的力量》,介绍各种形状的磁铁。【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使学生初步感受磁铁有力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并认识几种常见磁铁。(二)、活动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1.先请学生们猜想:我们身边的的这些物体,哪些能被磁铁吸引?2.学生猜想并记录下来。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填好实验记录。实验物体猜想(能被吸引打“√”,不能被吸引打“×”)实验结果(能被吸引打“√”,不能被吸引打“×”)钉子纸石块儿大头针…铝制易拉罐铜钥匙小组交流: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4.汇报实验结果,哪些物体会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会被吸引。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用铁制成的。5.小结,磁铁能吸铁质物体。板书:磁铁能吸铁质物体.【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引导学生先猜想再设计实验验证,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懂得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的。教师专门准备了铝制易拉罐和铜钥匙,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验证,得出磁铁能吸铁的理性认识。(三)、活动二:“哪种情况吸得多?”1.猜想:磁铁吸引物体的力量和磁铁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系吗?对此问题学生会做不同的回答。究竟是谁说的对呢?就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设计意图】一个小小的问题,一个小小的猜想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对实验结果充满好奇心。2.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物品,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3.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汇报实验结果。学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