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专项循环练(五)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两极格局、“冷战”的形成及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新中国的外交等是高考考查的热点1.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局面,有人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有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也有人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客观地说,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成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A.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B.由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C.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答案A解析二战后,美苏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突出表现在各个方面,导致了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成对立关系。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2.1948年4月3日,杜鲁门批准设立了经济合作总署来负责“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它的使命之一是推动国际贸易,特别是为美国提供足够的市场容量。另外一个则是对苏联势力在欧洲不断扩张的影响进行遏制。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①将西欧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②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继续③扩大了美国海外市场④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和西欧之间的经济联系A.①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和影响可知四项都是正确的。3.下列是一组关于柏林墙的图片,柏林墙见证了德国分裂的历史,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A.战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B.占领国实行不同的政策C.雅尔塔体系存在不稳定性D.美苏“冷战”答案D4.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其成员都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B.参与国大多参加了政治军事同盟1C.它是为反对美苏霸权主义而建立的D.没有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答案C解析首先排除说法明显错误的B、D两项。不结盟运动奉行“不结盟”和“非集团”政策针对的是北约和华约,这一政策在两极格局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苏联及其领导下的华约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结盟运动的这一政策已经过时。5.某位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权利法案》颁布时B.罗斯福新政实施中C.十月革命成功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可知,这应是指两极格局结束,全球范围的意识形态对抗逐渐减弱,答案应为D项。6.下图为某学者关于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概念结构图。这一设想符合或顺应了()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不结盟政策③经济全球化潮流④多极化趋势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从图片上可知“和平鸽”是以联合国为首,亚欧经合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两翼,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为尾,心脏为亚洲国家联合会。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③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注意时间限制“改革开放以来”,①发生在1953年,应排除;②③④都是1978年以后的外交成就。8.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2明当今世界呈现()A.五极世界格局B.巨人主宰的迹象C.多极化趋势D.经济多样化特征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没有绝对的霸主,相互制衡,表明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常考易错针对练常考易错点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与“冷战”的关系、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建国初期中国的三大外交方针等1.观察下列两幅图,你认为图中两大组织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比利时布鲁塞尔的20世纪50年代华约北约总部国家在开会A.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出现B.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C.美苏争霸局面出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