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优化全解一览众山小1.整体感知文章首先讲述了孙中山被冠以“布衣总统”的一段有趣故事:年青时的孙中山平凡为一介布衣时却怀有“傲王侯”之大志;然后,从孙中山的居住、衣着、饮食、出行等一些生活细节,多方面地展示出,孙中山虽然贵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却仍然保持着“布衣”的特点,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布衣总统”,而他的“布衣”特点恰恰符合了他的“民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理想,从而写出了这个总统的独特性。文章以事写人,朴素生动。2.学法指导⑴整体阅读全文,初步感知全文大意。⑵局部探究文中的典型细节,从中感悟传主的思想性格。⑶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学习写作传记。⑷联系自己的实际,反省自己,从与传主的对话中获得人生的教益。庖丁巧解牛1.文题解读本文选自《世纪伟人——孙中山》,课文题目是编者加的。陈廷一,当代文学作家。课文的题目加的很好,耐人寻味,发人深思,那么,题目里的“布衣总统”是什么意思呢?读完全文请说一说它的好处。“布衣”即是平民,以前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制成的衣服,而达官贵人则穿绫罗绸缎,因此“布衣”确指没有官衔的普通百姓。用此来称呼孙中山,显示了孙中山没有官架子的平民作风。2.走近作者陈廷一,河南新县许洼村人,当代传记文学作家。著有《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毛氏三兄弟》、《宋美龄全传》、《宋氏三姐妹》、《贺氏三姐妹》等1000多万字传记文学作品。任大地出版社副总编、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在传记文学的领域里,素有“南叶北陈”之说,“南叶”是指叶永烈,“北陈”就是指陈廷一。迄今为止,陈廷一发表专著、传记近20部,共计900多万字。作品多次获国家奖。“鲜花的绚丽,殊不知是昨天的凄风苦雨。”陈廷一是一个极普通的人。生不适时,少年丧父,母亲讨饭供其上学;同时又是“老三届”,与泥巴打了多年交道。后来入伍到长白山麓,做了一名军营厨子。30岁进大学时,已儿女双全。18载的军旅生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成了他创作的源泉。本来陈廷一是最有条件走仕途之路的,30多岁就成为少校副团,可他没有选择此道,而是选择了自我吃苦的传记文学创作之路。他那质朴的文风和人格力量,以及在特殊环境下养成的创作韧性,在当代作家群中是不多见的。从事创作以来,陈廷一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蔼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1990年,他以稿费设立了“李耳文学基金会”晨光奖,奖掖了65名文学新人。他的作品代表着他的人格,他的人格融进了他的作品。1995年7月16日《新闻出版报》发表署名梅洁的文章,其中指出“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3.背景纵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字词梳理1.字音菜肴(càiyáo)奢侈(shēchǐ)勉强(miǎnqiǎnɡ)锡(xī)制三字帖(tiě)字帖(tiè)妖氛(fēn)下咽(yàn)2.字形精彩—张灯结彩长袍马褂-庖厨-刨根问底-水疱烦躁-干燥-害臊-聒噪水泄不通-泄愤-泄劲-泄密-一泻千里-流泻-上吐下泻踊跃-甬道-陶俑-涌现菜肴卤水3.词义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