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读伊索寓言培优教案一.基础知识(一)词语解释:1.厌恨:憎厌反感。2.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3.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和经验。4.信而好古: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5.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6.衰朽:衰老。7.历程:经历的过程。8.高超出世:好得超过人世的一般水平。9.卖弄风雅:有意显示,炫耀诗文方面的才能。10.上流社会:旧时指社会地位高的人群。11.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12.失足:比喻人的堕落或犯严重的错误。13.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14.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恨恼而发怒。15.娇小:娇嫩小巧。16.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17.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或争执,和平共处。(二)伊索和《伊索寓言》简介:伊索(Aisopos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原为奴隶,后获自由。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陆续经后人加工,写成诗和散文,成为现行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三)钱钟书:(1910-1999)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小说有《围城》等。本文选自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二.学习指导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质疑解难,即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提出疑难问题并自已去解决问题。本篇文章比较艰深,阅读时,自己质疑,以深入透彻理解本文文意。(一)先整体把握《读〈伊索寓言〉》的文意:问:《读〈伊索寓言〉》的主旨是什么?答:本文列举了九个寓言故事,并且纠正了对这些故事的浅薄的见解。通过伊索寓言与现代社会的种种卑劣行径相比,证实了:“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令愈多”。“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上述行文简言之:现代社会里有的人比寓言中的禽兽更狡猾恶劣。本文描绘了众生相。以此告诫人们:人事复杂,头脑不可简单幼稚,我们要加深阅历,以免碰壁上当。问:“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此句话有讽刺意味。应该说,现代社会,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比古代社会大大进步。但是,现代的阴暗面,显然比古代要复杂丑恶,以此为“进步”,是无自知之明之举。(二)熟悉本文列举的伊索寓言故事,然后理解本文作者对每个故事的评论。故事一:蝙蝠的故事.问:人怎样施用蝙蝠的方法?答:蝙蝠充兽充鸟,只是希望引为同类,无可厚非,而人反用蝙蝠方法,其具体表现是:在鸟中充兽,在兽中充鸟;向武人弄风雅,向文人装英雄;于上流社会是穷平民,在平民中,是屈尊的文化人。这里讽刺了在不同场合,使出不同“资本”,傲视别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博取廉价的名声的人。故事二:蚂蚁和促织的故事.问:“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是指什么?答:揭示了有些人不去帮助那些生前生活无着者。却又恃靠无力生活的人死后去赢利,应该说,这些人高雅地损伤他人的人格,也廉价地拍卖了自己的人格。故事三:狗和影子的故事.问:为什么“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答:“镜子”指他人的批评。有些人听不得批评,反而打击报复。作者说:“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可见对屁股摸不得的“老虎”,可不予理睬。故事四:天文家的故事.问:“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含义是什么?答:“上”,“下”指官职的高低,权势的大小,这里指一些人下野以后仍心不甘,还寻找种种借口,试图再向上爬,这种人即使死灰复燃,仍会有再“落井”的可能。故事五:乌鸦的故事.问:“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是什么方法?答:乌鸦遮羞方法是拔掉孔雀、天鹅身上的羽毛,大家彼此彼此,没有区别。在人间,常有自己得不到,你也别得到的心理,常有自己不好,别人也别想好,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的行为。故事六:牛跟蛙的故事.问:怎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