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内蒙访古》《外国散文两篇》培优教案(一)网上课堂1.本讲主要内容(1)词语:塞外隐隐苑囿恩赐沃野跳板遗址绵亘纵观惊叹民怨沸腾烽火墓葬屯积废弃驿站青红皂白尘嚣荫蔽稀疏禁锢幽暗肃穆奢侈滞留悖谬盎然栖息休憩璀璨扣人心弦(2)借助课文有关语句,概括内容要点。(3)把握课文内在联系,进行内容概括。(4)理清文章思路。(5)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6)学习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指导(1)文学常识:①作者简介:翦伯赞,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明史,并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中国史论集》等。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文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制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小说《焦躁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代表作品,小说《安蒂亚娜》、《木工小史》、《康素爱萝》、《莫普拉》、《安吉堡的磨工》、《小法岱特》等。②写作背景及课文导读:《内蒙访古》是翦伯赞同志应乌兰夫同志邀请,于1961年7月23日至9月14日同历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同志一起访问内蒙古自治区之后写的一篇游记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作者写于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的一篇纪念性散文。《冬天之美》乔治·桑晚年在田间生活中度过,一生大半在农村生活,常以抒情的笔调描绘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本文娓娓而谈,如话家常,对乡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绘,表现了高尚的精神追求。(2)理清思路,概括文意:《内蒙访古》一文不同于一般游记散文的写景抒情,而是以访古游记的形式,通过对地理环境,历史人物,事件和残存古迹的描写,记叙和评论。表达作者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文章结构:“一段最古的长城”这部分写访问内蒙古西部沿途所见大青山南北的景物,访问赵长城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第一层(1~2)出关后的所见所感。着重写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的千里原野。第二层(3~7)写大青山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战略地位及民族关系。第三层(8~12)写游览赵长城,赞颂赵武灵王改革的英雄业绩。“在大青山下”这部分写寻访阴山一带汉代城堡和昭君墓,以及作者对城堡的修筑与昭君墓的看法。第一层(1~9)写寻访汉代城堡,歌颂友好往来。第二层(10~14)写游览昭君墓,颂和亲政策。文章结构线索:以游踪为线索来安排材料,但其中有一条暗线贯穿始终,就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愿望。《世间最美的坟墓》全文着眼于“朴素”二字,突出了坟墓的特点,更展示了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以及世人对他的无比景仰之情。文章结构:第一层埋骨树下是托尔斯泰的愿望。总述→介绍坟墓→树的来历→引出愿望。第二层朴素是坟墓的突出特点。总述→朴素的坟墓→朴素震撼人心。《冬天之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描绘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对乡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绘,表现了高尚的精神追求。文章结构:热爱乡村的冬天第一层写与都市比较表偏爱之情。第二层具体描绘乡村冬天之美。(3)怎样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要点,是阅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概括要点,首先要分清内容的主次,抓住主要内容。在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的基础之上。再抓住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主要内容,下一步就是概括,提炼概括的语句。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有现成的概括语句可以提取,只要按“提要”语言的要求适当改动一下就行了。②如果没有现成的概括的句子,但有概括性的词语,也可摘取词语组织句子。例如:“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这段文字中,“肥沃的田野”就是概括性的词,“田野”是田地和原野,可以概括各种庄稼,也可以概括草原,这一段内容要点可以概括为“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铁路两旁是广阔肥沃的田野”,也可以概括为“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沿线是千里沃野”。这里没有“塞外”这个概念。因为长城以北地区都是“塞外”,“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在阴山以南,阴山以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