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语言运用中的简明、连贯、得体(一)教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语言运用中的简明、连贯、得体(一)现代社会中的科技经济文化对语言运用方式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对语言应用的娴熟程度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的,何况在高中阶段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语言应用。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即日益重视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的考查。《大纲》在理解语言的训练要求中提出了要注重“语言环境”,也就是要求高中生要培养自己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对语言的理解不能是静止的,简单的,表层次的,而必须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多层次的。《考试说明》在应用层级上明确要考核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等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语言知识及运用试题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令人目不暇接。足球外援、国企改革、北大校庆、彩电滞销、海湾战争、工人再就业、电脑软件、赞助贫困生、国际奥委会受贿丑闻、山西假酒案、淮河排污、邮资调整、建国50年大庆等等,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学以致用。语文是工具,是为社会生活为时代服务的。综上所述,语文高考有着明显的致用导向。我们必须要注重培养语文运用能力,对在社会中,特别是在交际和传播信息中起着很大作用的语文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将知识实现有效的“迁移”。以培养适应各种要求的表达能力。复习这个内容,不仅因为它是2003年语文考试说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从实用的角度,考察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一)简明俗话说:“言贵简。”鲁迅先生在回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时,提出的一条经验便是:“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做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老作家茅盾也明确指出:“一篇作品字数的多少,本来不能硬性规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话有精练与罗嗦之别。与其罗嗦而长,毋宁精练而短。”让我们来分析几个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描写的例子吧:鲁迅《故乡》中,闰土和“我”重逢时,“分明的叫道:‘老爷……’”——这“老爷”二字,只是一声称呼,但从这称呼中,读者却能感到闰土和“我”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又如《红楼梦》中贾元春省亲,见了久别又热盼的弟弟贾宝玉,百感交集,自然有一肚子话要说,然而,曹雪芹笔下的元春并未发表长篇大论的思念之词,而是拉起弟弟的手,只说了一句话:“又长高了……”继之泪下如雨。在这里,元春的话实在说的太少了,但是,却使我们更加强烈的感到了她内心的痛苦,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如果让元春滔滔不绝地说这说那,即使言辞中可以加上善于表示痛苦的成分,但是人们的心灵也不会如这“又长高了”四字触动得那么剧烈。再举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例子。1986年我国辽宁省友好参观团赴日本富山县访问。出国前做了好一番准备,写了一叠发言稿。到了日本后,团长收到日方拟定的活动程序,要求中方的发言时间为“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也就是只给了一分钟,这一下可把团长急坏了。经过全团上下一通忙活,整整用了3个多小时,一句话一句话的斟酌,一个字一个字的推敲,把发言稿一压再压,提炼得精而又精。结果,发言时不时被掌声所打断,共用了90秒。同学们听到这可能会说,看样子话说得越少越好,“言贵简”嘛!是这样吗?有个农民拿着三千元钱到储蓄所存款,储蓄员劈头就问:“要死的,要活的?”农民吓了一跳,收起钱回头就跑。同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寇经常空袭伦敦,英国空军总是保持着高度警觉。一个浓雾的日子,伦敦上空出现了一架来历不明的飞机。英国歼击机立即迎战,飞临对方时,才发现这是一架中立国的民航机。歼击机向地面指挥部报告了这一目击情况。地面指挥部听到歼击机的汇报后,回答:“别管它!”于是,歼击机发出一连串炮火,把那架民航机打落了。事后,该中立国向英方提出严重抗议,英国为此支付了巨额赔款方才了结。“别管它!”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却不符合“简明”的原则,因为这个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