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4.初步了解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及特点。5.通过观察东北地区景观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开拓学生视野,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2.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3.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的思想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3.以东北为例,说出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等地图。课时安排共2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为发展区域农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的布局特点;第二课时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农业发展方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中国历来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从2004年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通过必修二,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农业区位的分析,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现在给你某个区域,让你来决策如何发展农业:(如考虑农业生产类型或农业生产品种)1.大兴安岭2.松嫩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4.内蒙古高原你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你考虑了哪些因素?推进新课(逐步深入,逐层分析)问题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课件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问题2: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问题: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你知道我国最大的林区在哪里吗?(引入正题)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那么,影响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又该如何?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图片)说明:指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位置,范围(大体经纬度),所临的国家和海洋。指导学生找出界线,然后分析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明确东北地区的最北端是我国领土纬度最高的地方,为后面紧接着讲气候特点打下基础。(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图”)说明:学生阅读东北地区图指出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总结东北地区地形有什么特点为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打下基础。(展示我国季风图,干湿区图,温度带图)说明: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气候状况,根据气候特点分析完成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学生活动:完成思考题1.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思考探究:东北农业生产发展有利和不利的气候条件有哪些?思考探究:热量条件既是不利条件,又是有利条件,你知道东北土地肥沃的原因是什么吗?点拨: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纬度高,作物成熟所需的生长时间较长;冻死虫卵,减少了作物病虫害,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思考探究: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点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