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届高考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一、考试目标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2、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二、复习要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在众多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以他们各自独特的诗歌创作,成为最为耀眼的明星。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委婉深情的吟唱,孤诣独往的情怀,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华美的乐章。《蜀道难》是为“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想像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沉郁厚重。诗人在这三首诗中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音乐描写非常出色。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马嵬》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诗歌意韵典雅厚重。三、学法指导1、多朗读,熟读成诵。诗歌朗读时要注意古诗节奏的划分。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意义划分,常见的五言为“二三”式,七言为“四三”式。二是按音节划分,五言一般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如“山气/日夕/佳”“客路/青山/外”。七言为“二二一二”式或“二二二一”式,如“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无端/五十/弦”。2、结合注释把握诗歌的大意,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感情,形成整体感。3、从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遣词造句的妙处,感受语言特色等三方面来品味诗歌的语言。4、反复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学业水平的考点解读要求引入。二、引导学生以本为本,复习教材。1、点出每课的自习要点。(见上)2、点出每课的重点词语,在课本上标示出来。3、由学生提出课文是否有难以理解的地方,由教师当场解决。三、学生做复习的基础知识练习。第二课时对照练习答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所守或匪亲。(匪:通“非”,不是。)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或今义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徒,空。今义:作动词。)丛菊两开他日泪(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义:树叶。今义:树木。)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了。今义:表原因。)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等。)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言:感斯人言(话语)为:因为长句(写)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初为《霓裳》后《六么》(弹奏)自言本是京城女(说)为君翻作《琵琶行》(为,替)命:遂命酒(吩咐)暂:凝觉不通声暂歇(短暂)命曰《琵琶行》(取名)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转:砯崖转石万壑雷(使转动)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幽:别有幽愁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