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届高考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一、考试目标1、了解并梳理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一些文言句式。2、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与方法。3、了解写景记游散文融记事、描写、抒情、说理于一体的特点。4、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理解作品中对人生、宇宙的哲学思考和作者由此产生的丰富情感。二、复习要点1、《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是东晋著名文士,为人率真、洒脱。他虽出身名门,却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名士们的一次大集会,前半部分主要叙事、写景,富有诗情画意;后半部分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文笔腾挪跌宕,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2、《前赤壁赋》是一篇散体文赋。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叙事,则简括清晰,历历在目;写景则景物清爽,令人神往;抒情则情思幽眇,淋漓尽致;议论则即景生论,寓说理于景物描写之中,赋予抽象道理以具体形象,生动感人。我国文人受儒学和道教学说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是孔子积极入世的主张,另一方面是道家的清静无为的主张,这两种人生态度,使得后世的知识分子在入世与出世的两难选择中作痛苦的挣扎。苏轼《赤壁赋》的主客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心灵的这种痛苦的两难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赋的文化价值和典型意义也就不言自喻了。3、《游褒禅山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治学的道理。文思开阔,具有峭刻幽远、雄健刚直、简丽自然的独特风格。三、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1、反复诵读诵读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应该学会用反复诵读的方法来感受文意,以便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另外,本单元的选文都是传诵千古的记游名篇,语言或清新俊朗,或平实朴拙,或铺排繁复,各具其妙。学习时只有经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味到语言的妙处,提高语文的修养。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养成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内容的习惯,学习时要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标注、旁批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3、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文言文中,有许多句子涉及到一些典型的文言词法和文言句式,体现了文言句子的经典性,这些句子对于练习文言翻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简单地说,翻译原则指译文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通畅、有文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方法主要有“留”“换”“补”“删”“调”“并”。另外,翻译时要重视文言现象,准确判断句子中存在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用典等,并掌握这些文言现象的翻译技巧。4、体会写景记游散文丰富的思想情感,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力本单元文章以写景记游为主,但抒发情感、讲述道理也是其重要内容。《游褒禅山记》、《兰亭集序》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赋》在描写风物特色的同时,抒发达观超然的情绪。学习时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准确把握其情感倾向。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学业水平的考点解读要求引入。二、引导学生以本为本,复习教材。1、点出每课的自习要点。(见上)2、点出每课的重点词语,在课本上标示出来。3、由学生提出课文是否有难以理解的地方,由教师当场解决。三、作业:学生做复习的基础知识练习。兰亭集序1、字词符契(qì)修禊(xì)癸(guǐ)丑流觞(shāng)彭殇(shāng)嗟(jiē)悼会(kuài)稽感慨系(xì)之清流激湍游目骋(chěng)怀2、成语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