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培优教案一.网上课堂1.本讲的主要内容(1)字词积累字:愆、垝、筮、徂、咥、隰、姱、、茝、诼、偭、侘、傺、溘、芰等词:氓、愆、将、涕、筮、咎、沃若、耽、晏晏、旦旦、贯、顾、德、灵修、工巧、偭、绳墨、周容、度、陆离、四荒(以上实词),匪、载……载……、于、无、罔、靡、虽、溘、兮、(以上虚词)(2)孔子与《诗经》(3)屈原和《楚辞》(4)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形象,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2.学习指导(1)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划分的。“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是十五个地方的风土歌谣,好象当时的民间流行音乐。“雅”是“正”的意思,好象当时的正统音乐。“颂”有形容之意,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赋、比、兴为《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即铺陈叙写。“比”即打比方。“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它对汉乐府等影响很大。赋、比、兴与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诗经》在秦以前只称之为“诗”,到了汉代,一些学者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定而成的,故被尊奉为儒家经典,这才有《诗经》一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源头,对后世很多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影响很大。(2)关于屈原和《楚辞》屈原(公元前340~前277年),名平,字灵均,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九章》、《九歌》、《天问》、《离骚》,其中《离骚》是他的代表作。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他投汩罗江自沉的纪念日。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有别于《诗经》的新诗体——楚辞。《诗经》以四言体为主,而《楚辞》已突破四言格式。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是其突出特点。《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3)关于诗歌的意境诗是一种饱和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最精炼而有音乐美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读诗须仔细品味诗中意境。那什么是意境呢?“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诗中所表现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物描写而言,也包括诗人所见所历的事情。“意”和“境”高度融合在一起,就自然形成一种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人们在读文学作品时所常有的喜怒哀乐之情,即由此产生。《卫风·氓》的巨大魅力,在于它的思想感情是朴素、健康的。把一个女子纷乱的情感极准确地表达出来,更可贵的是,在抒情当中塑造出一个完整的骗子的丑恶形象。《秦风·无衣》表现的是秦人的勇武精神,当强敌压境,外族入侵时,人民与王同仇敌忾的昂扬斗志。这种共同御侮的要求和战斗的热情,是取胜的重要因素,也是人民群众争取和平生活和爱国精神的突出表现。《魏风·硕鼠》描写了人民由于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而想到逃亡。《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求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斗争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烙成了动人的诗篇。(4)赋、比、兴在《诗经》三首中的运用:《卫风·氓》的第一、二、五章叙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至被遗弃的经过,这是赋;《秦风·无衣》三章全是战士们心里的话,也是赋。赋的特点是准确、简练、生动。比和兴的使用,增强了艺术效果。在《卫风·氓》中第三、四章里就有这样的比喻:“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美貌,也可说是比喻新婚的幸福生活;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主人公年老色衰,过着痛苦的生活。《魏风·硕鼠》把剥削者比作很大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