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第七课孔雀东南飞教案新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二.重点、难点:重点:1.文中有哪些偏义复词?怎样理解?答案: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作一个词,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个词作陪衬。这种用法在口语中常出现。昼夜勤作息(偏“作”)勤心养公姥(偏“姥”)我有亲父兄(偏“兄”)逼迫有弟兄(偏“兄”)其日牛马嘶〔偏“马”〕2.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试分析人物形象?答案: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母和刘兄五个人物形象。刘兰芝最具光彩。她美丽,从“严妆”一段中可见,她勤劳,“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昼夜勤作息”;她有教养,“十六诵诗书”“进退敢自专”,“上堂拜阿母”;她善良,受婆婆虐待,仍牵挂她,并与小姑结下了深厚情意;她忠于爱情,在与焦仲卿分手时表明:“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在哥哥的逼迫下走投无路时毅然以死殉情。更突出的是,她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面对焦母刁难,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主动请归。最后,为了反抗逼婚,她”举身赴清池”,这是她反抗封建礼教,反抗封建家长制的最有力的行动,她的形象也在这震撼人心的壮举中得到升华。焦仲卿是个孝子,性格不如兰芝坚强.但他也忠于爱情。当焦母要遣归刘兰芝的时候,他反复表明与兰芝的深厚感情,并勇于为兰芝辩护。面对母亲的进一步逼迫,他表明“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最后他“自挂东南枝”,是对封建礼教所能做出的最强烈的反抗,是他叛逆精神的最生动的表现。焦母和刘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两个典型代表。焦母蛮横无理,一切都要听从她的旨意,否则就会豪不留情地予以压迫。刘兄则是一位暴戾势利小人物。3.这首诗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答案:本诗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焦仲卿在焦母面前为刘兰芝辩护,在封建专制思想浓厚的焦母看来是大逆不道,“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寥寥数语,活画出一位独断专行的封建家长的形象。刘兄面对县令、太守家的求亲,他说得是:“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以利来衡量一切的市侩小人丑态毕露:“不嫁义郎体,其住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对身处不幸的亲妹妹竟下逐客令,可见是何等的尖酸刻薄,冷酷无情了。难点: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答案:这首诗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精心塑造人物形象,在结尾安排了“化鸟”这一情节,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则充分地表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矢志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嘲弄,从而更充分地表现了本诗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模拟试题】一、1.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留待作遗施B.还必相迎取c.箱帘六七十D.摧藏马悲哀2.下列加点“相”字与“叶叶相交通”的“相”字读音和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B.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胜不敢复相士。3.下列加点的“迎”字与“还必相迎取”的“迎”字读音和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B.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C.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4.下列加点的“见”字与“君既若见录”的“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既为府吏,相见常日稀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C.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D.才美不外见5.选出加点字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6.选出译文正确的一项()A.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为了这个,你就放下心来,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了我的话。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我心中已经很长时间地不满了,你难道能够得到自由自在地行事?C.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你今天确实没犯什么过错,娘家没有迎接你,你就自己回来了。D.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媒人从座位上站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么办,就这么办。”7.对课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种托物起兴的手法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