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简笔与繁笔培优教案网上课堂一.本讲主要内容:(一)生字:拖沓(tà)言简意赅(gāi)汩汩(gǔ)毛骨悚然(sǒng)磬(qìng)钹(bó)铙(náo)刘勰(xié)累赘(léizhuì)冗(rǒng)(二)词语:掌握:繁冗拖沓、言简意赅、凝练、描摹、穷形尽相、惜墨如金、洋洋洒洒、毛骨悚然、索然寡味、焦躁不安、字斟句酌、拖沓累赘、用墨如泼、洗练、汩汩滔滔、细致入微理解:繁冗拖沓:(文章)繁琐冗长,拖拉,不爽利。冗,繁琐;沓,多,重复。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赅,完备,全。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汩汩滔滔:汩汩,水流动的样子。这里形容用的笔墨多,像水一样汩汩流出。滔滔,形容大水滚滚。这里也形容笔墨多,像大水一样滚滚而来。细致入微:精细周密,达到十分细致或深刻的地步。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悚,害怕。神韵:指文艺作品的精神韵致。索然寡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索然,枯燥无味的样子;寡,少。(三)语文知识: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文艺短记),是文艺评论的一种。这种文章形式是一事一议,论题集中,篇幅短小,生动活泼;既发议论又写感受,语言警辟,议论形象化。(四)阅读重点:1.学会辨证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简笔与繁笔的关系。(简笔即写得简约,用语简洁扼要;繁笔即写得详尽,写得充分。简笔与繁笔主要是从内容和语言表达上讲的,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简而淡,繁而冗”都不好。)2.体会文中关键语句,中心句的含义,弄清文章思路,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3.学习本文表达技巧上的四大特点:①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分析说理;②运用典型事例论证论点;③引用经典著作或者古今中外名人的言论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④用简炼而生动的语言论述事理。(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4.找出课文中承递性语句,认识全文结构层次及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二.学习指导:1.结构层次及层意:第一部分(1—5段)阐述简笔与繁笔的辩证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段,说明简笔和繁笔二者各有所长。(“文章的繁简又不可以文字的多寡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2)第2—4段,对上述论点加以阐释并举例论证。(3)第5段,揭示要做到繁简适当,关键之一是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第二部分(6—7段),针对当前“简而淡,繁而冗”创作问题,提倡简炼。2.全文的整体思路:首先,作者分析繁简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阐明简笔与繁笔,本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应是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作者借助典型事例进深论证。特别是用繁笔的两个范例反复证明“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接下来应指明简炼的标准是什么?在举例后明确了标准,途径也就自然清楚了。那么回过头来看当前文学创作的病症,就是“简而淡,繁而冗”,病因是生活提炼问题和语言表达欠洗练的问题,这些分析均依从上段标准与途径而得。最后着重“提倡简炼为文”。总体上看,作者首先是“正本清源”,再据此对现状有所针砭,从分析问题到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思路水到渠成。3.论证方法:运用典型事例和引用古人言论相结合的方法。(1)举例论证:为证明简笔与繁笔得宜尽妙的观点,作者各举两个实例作为论据—三例取之古典名著《水浒传》,一例来自现代文学名著《社戏》。用百万言长文中的例子说明简笔用的好,简到不能再简,着一字而出境界、传神韵。用讲究用语精练的鲁迅的短文章中,繁到近于“啰嗦”,却收到以繁胜简的效果的例子,说明繁笔用得当的好处。用有典型性的事例,使本文论述说服力增强。(2)道理论证:恰当引用了经典著作里句子或古今中外名人的言论作为道理论据。所引言论均能恰当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不随意滥引。能做到不断章取义,不歪曲愿意,准确无讹。并且对引用内容适当地用自己的话加以阐述,便其自然而不生硬,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力求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