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六届“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三年级)共80题,单选题40题,多选题25题,判断题15题。一、单选题(40题)1.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运用想象,巧妙地点出了“春”的主题,诗题中的“惠崇”是指()A.一幅画B.地名C.僧人D.码头【答案】C2.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中的“怜”的意思是指()A.怜悯B.喜欢C.可怜D.悲伤【答案】B3.下列古诗与《大林寺桃花》作者相同的一项是()A.《小池》B.《咏柳》C.《清明》D.《池上》【答案】D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奋斗,不断朝着目标前进。正如()中所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论语》B.《道德经》C.《韩非子》D.《荀子》【答案】D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育我们珍惜时间。下列情境中属于珍惜时间的是()A.小强放学后,拿起手机开始打游戏B.丽丽正在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C.壮壮总是把事情拖到第二天再做D.芳芳赖床导致上学迟到【答案】B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中的“更”意思是指()A.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B.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C.又,再D.改变,更换【答案】A7.我国古代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方向的地动仪。请问,张衡是哪一时期的人物?()A.春秋B.战国C.东汉D.西汉【答案】C8.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是()A.《尔雅》B.《康熙字典》C.《说文解字》D.《辞海》【答案】A9.在北京,有一条流经朝阳区与通州区的河流叫“通惠河”,它是由元代()主持挖建的漕运河道。曾是北京经济命脉的通惠河,如今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A.郭守敬B.赵元钦C.祖冲之D.徐光启【答案】A10.1276年,元朝的统治者忽必烈下令制订新历法,郭守敬等人经过四年的努力,完成了(),它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A.《资治通鉴》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授时历》【答案】D11.宋应星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他的著作《天工开物》被称为()A.“中国17世纪工业百科全书”B.“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C.“中国18世纪工业百科全书”D.“中国18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答案】B12.下列选项中属于姻亲的一项是()A.姑姑B.伯伯C.婶婶D.叔叔【答案】C13.下列哪句话出自北宋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示康》?()A.不学诗,无以言B.施慧无念,受恩莫忘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D.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答案】C14.孝敬长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秦汉之际,()的经典之作《孝经》总结了孝道的思想,使孝道得以传承。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答案】A15.“那达慕大会”是哪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A.藏族B.蒙古族C.维吾尔族D.回族【答案】B16.下列选项中与“开斋节”相关的食物是()A.包子B.云吞C.饺子D.馓子【答案】D17.雪顿节是藏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每逢雪顿节藏族同胞都会举行藏戏表演。18世纪,一座藏式风格的园林在拉萨建成,雪顿节的演出也从此转移到这里。这座藏式园林的名字是()A.布达拉宫B.哲蚌寺C.罗布林卡D.大昭寺【答案】C18.雪顿节是藏族同胞的传统节日,“雪顿节”在藏历的几月份?()A.四月B.五月C.六月D.七月【答案】D19.地动仪外部铸有八条铜龙,分别对应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着八只铜铸的()A.鲤鱼B.大雁C.乌龟D.蟾蜍【答案】D20.云南美食众多,各地美食别具一格,下列哪种食物是云南昭通市的特色美食?()A.油糕饵B.宜良烤鸭C.过桥米线D.竹筒饭【答案】A21.在云南,许多美食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如云南()的“永昌府宴”和“大救驾”等特色美食。A.玉溪市B.保山市C.曲靖市D.昆明市【答案】B22.近代作家()曾在云南生活多年,他对汽锅鸡情有独钟,认为这是全国鸡吃法之冠。A.汪曾祺B.徐志摩C.梁启超D.胡适【答案】A23.“包烧”是一种古老的烹饪方式,既有乡野气,又别具风味。“包烧”是云南菜系中哪个民族的特色美食?()A.彝族B.壮族C.傣族D.白族【答案】C24.下列云南地名与食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大理白族自治州——包烧B.文山壮族自治州——禄丰醋C.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过桥米线D.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