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牛顿在暴风雨中》教学课件《牛顿在暴风雨中》教学课件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区别“向”和“像”,学习并积累词语“罕见、袭击、泛滥、心甘情愿、打扰”,积累描写大风大雨的词语。2、分角色读文,能有感情地读好描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句子。3、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4、继续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取得成功的条件”。重点难点:1、分角色读文,能有感情地读好描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句子。2、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媒体引入,体会暴风雨的程度1、观看暴风雨的录象,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个别沟通板书:罕见、特大理解“罕见”的词意3、找到描写直接描写暴风雨的语句(1)媒体出示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想象这场暴风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体会,练习朗读。师小结:这些画面是我们直接看到感受到的,是对景物的直接描写,除了这些,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场特大的暴风雨?自渎课文,用“————”找出有关语句。(2)沟通出示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心里十分害怕。牛顿的头发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终于在这空旷的后院找到了。(指导描写妈妈的动作是为了突出风大,可以模仿动作,学会描写)师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心情的描写来突出暴风雨的程度,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为间接描写。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揭示课题,学会质疑,理解课文三、补齐课题:19、牛顿在暴风雨中学生质疑过渡:一般在暴风雨中,人们都很害怕,就像牛顿的弟弟妹妹那样——可是牛顿却不见了,弟弟担心地问——妹妹惊慌地说——,那么,牛顿到底怎样了呢?真的被大风“刮跑”了吗?你怎么知道他并不是真的被大风“刮跑”的?理解“心甘情愿”(查字典理解“甘”,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默读课文第7第8小节,用“——”划出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用“~~~~~~”划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1)沟通出示“他像个疯子般不停地在风中向上跳着,身子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几次,他一跳起就用双手把斗篷往两边撑开,样子就像一只蝙蝠。”借用媒体讲解“每跳一次————就像一只蝙蝠”理解两个“向”,动作理解“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区别“像”与“向”过渡:牛顿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真的疯了吗?(2)沟通出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牛顿真的疯了吗?不!这么大的狂风他从没见过。他很想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气,能把他刮多远?他要了解风力。”再次理解“心甘情愿”(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正因为牛顿对于这么大的狂风十分好奇,为了解风力所以他‘心甘情愿’地被风‘刮跑’,因为不是真的被风刮跑,因此,这里的刮跑要加上“”四、沟通资料,完成表格,加深体会过渡:就这样,风一阵一阵地刮,牛顿一次一次地跳那他什么时候才能停下呢?这又能说明什么呢?《牛顿在暴风雨中》教学课件2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重点难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日,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2、板书:牛顿在暴风雨中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