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档仅供参考上海二期课改内容介绍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是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有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为指导思想,根据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需求,以及信息科技对基础教育的巨大影响,在一期课改的基础上启动的。目前,二期课改已进入整体实验阶段。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开展的,是对一期课改“素质中心”的继承和发展。表达了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全新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力观,以回应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发展目标。二期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包括在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揭示了提高素质的根本落脚点,并强调素质的动态性和发展性,把学生素质的发展作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培养目标和根本所在。一、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1、学生的发展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2、是指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3、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所有学生“同一”模式的发展;4、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当前教育阶段的发展。二、标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1、要学会做人;2、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3、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改革目标1、转变学习方式;2、培养综合学力〔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四、改革重点1、功能性课程结构指向综合学力的培养;2.、信息技术与课程体系的全面整合;3.、研究〔探究〕性学习方式和双语教学形式有机融入各门学科。五、提供五种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学习目标、过程、内容和情境的综合体,是学生形成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学习经历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各种学习经历有其相对侧重的目标。二期课改提供以下五种学习经历: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的经历;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体育与健身的经历;艺术修养和发展的经历;社会实践的经历。六、课程结构:三种课型1、基础型课程这是为学生素质的发展奠定共同性基础的一类课程。其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共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表达国家发展对上海市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掌握可再生的基础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2、拓展型课程这是在基础型课程完成对学生共同性要求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而设置的一类课程,是对基础型课程必要的拓宽和延伸。学习文档仅供参考3、研究〔探究〕型课程这是以课题为载体、以学习与应用基本的研究方法为目标、以个体研究与合作研究的体验为途径的一类新型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称探究型课程,高中阶段称研究型课程。小学阶段注重学生早期智力开发和探究兴趣、探究精神以及初步的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注重学生探究方法的体验与了解,发展探究兴趣,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高中阶段注重学生围绕一定研究课题的较完整的研究方法。课程实施的基础是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等关系。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形成八大学习领域及相关学科语言文学学习领域:包括语文、外语学科数学学习领域:数学学科自然科学学习领域:包括小学自然、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等学科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包括小学品德与社会、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思想品德〕、中学社会等学科技术学习领域:包括信息科技和劳动技术学科艺术学习领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