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复习1.国际企业的定义:在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2.国际企业国际化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3.国际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企业业务基本在国内市场,小量国际业务是间接和被动的行为;(2)第二阶段:企业开始主动和直接的谋求国际业务活动;(3)第三阶段:企业在国外已设有长期的经营管理机构;(4)第四阶段:企业的经营方位从国内完全转向国际。4.西方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对外投资战略的调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并购风盛行;实行“无国界”经营等。5.企业国际化动因:(1)绕过贸易壁垒,扩大出口;(2)利用国外资金;(3)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4)扩大销售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5)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活力;(6)利用国外资源和资金;(7)接近市场,是产品更加适销对路;(8)国外经营环境的吸引力。6.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1)直接出口是企业不通过中间机构,直接将产品卖到国外客户的手中;(2)间接出口是国内生产企业将产品销售或委托给国内中间商,让他们代为出口销售的一种出口方式。7.对销贸易:买方所拥有的支付能力是不可兑换的货币,或者买方缺少足够的支付能力,而巨大的可能交易额对卖方又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时买卖双方就采用对销贸易方式来促成交易。8.许可证贸易:又称技术授权,是企业将制造技术和工业产权作为商品作价转让。9.特许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拥有的整套知识产权如商标、产品、专利和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10.交钥匙工程:是指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订协议,为其设计和建造一个整体工程,工程完工并可投入使用时将其交给东道国企业管理的一种技术贸易方式。11.管理合同:是指具有管理优势的国际企业经由合同安排委派其管理人员到另一国的某个企业承担经由管理任务,并获取一定的管理费。12.国际BOT方式:项目所在地政府通常由国家公营机构承担的大型基础设施或工业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融资和维护的权利特许给国内外私营机构的合同商或主办人,允许该机构在一个固定期限内运营该设施,并且允许其在该期限内收回对该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维修费用以及一些合理的服务费、租金等其他费用,以使该机构有能力偿还该工程所有的债务并取得预定的资金回报收益;然后在规定的特许权限届满后,将该设施转让给项目方的政府。13.独资经营:国际企业在某东道国直接投资独自开办企业并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方式。14.合资经营:一般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一国境内根据所在国的法律,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投资设立企业、共同管理、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及亏损的投资行为,亦称股权式合营。15.领会各种国际化经营方式的优点与不足:(1)间接出口可以利用中间商的销售网络和信誉是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而生产企业所需资金投入少,不必组织自己的国外营销队伍,不必自己处理复杂的出口程序,企业承担的风险很小。(2)直接出口可以使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国外销售,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国际市场信息和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经营人才。(3)许可证贸易对于缺乏资金和管理技能,缺乏利用直接投资向国外扩张经验的中小型国际企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许可方控制度低,可能培养潜在竞争对手,通过许可协议所获得利润有限是这种方式的缺点。(4)特许经营能使特许者经济而快捷的扩大经营模式,也能使被特许者利用现有成功企业的各种优势来迅速的创建自己的事业。(5)管理合同中的国际企业只能得到合同中约定的管理费用,但不能获得所有权。(6)独资经营有利于国际企业的集中管理与决策,有利于技术和经验战略的保密,有利于贯穿执行企业的全球战略和经验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并获得全部的经营利润。但投资相对大,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相对较高,并且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府不太欢迎国际企业独资经营是独资经营的主要缺点。(7)合资经营对国际企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关税壁垒和区域性集团的贸易限制,扩大销路;可以避免或减少政治风险;可以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获取高额利润;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可以得到优惠待遇;能分摊投资风险,实现规模经济。合资经营对东道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