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激光器原理及应用摘要:固体激光器目前是用最广泛的激光器之一,它有着一些非常突出的优点。本论文先从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固体激光器,最后介绍其在监测,检测,制造业,医学,航天等五个方面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固体激光器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应用1激光与激光器1.1激光1.1.1激光(LASER)激光是在1960年正式问世的。但是,激光的历史却已有100多年。确切地说,远在1893年,在波尔多一所中学任教的物理教师布卢什就已经指出,两面靠近和平行镜子之间反射的黄钠光线随着两面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他虽然不能解释这一点,但为未来发明激光发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的概念,奠定了激光的理论基础。激光,又称镭射,英文叫“LASER”,是“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IatadEmissionofRadiation”的缩写,意思是“受激发射的辐射光放大”。激光的英文全名已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要过程。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1.1.2产生激光的条件产生激光有三个必要的条件:1)有提供放大作用的增益介质作为激光工作物质,其激活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有适合于产生受激辐射的能级结构;2)有外界激励源,将下能级的粒子抽运到上能级,使激光上下能级之间产生粒子数反转;3)有光学谐振腔,增长激活介质的工作长度,控制光束的传播方向,选择被放大的受激辐射光频率以提高单色性。1.1.3激光的特点与普通意义上的光源相比较,激光主要有四个显著的特点:方向性好、亮度极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1.2激光器激光器的发明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使人们终于有能力驾驶尺度极小、数量极大、运动极混乱的分子和原子的发光过程,从而获得产生放大相干的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紫外线(以至χ射线和γ射线)的能力。激光科学技术的兴起使人类对光的认识和利用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2固体激光器2.1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在固体激光器中,由泵浦系统辐射的光能,经过聚焦腔,使在固体工作物质中的激活粒子能够有效的吸收光能,让工作物质中形成粒子数反转,通过谐振腔从而输出激光。如图1所示,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有部分结构没有画出)。固体激光器主要由工作物质、泵浦系统、聚光系统、光学谐振腔及冷却与滤光系统等五个部分组成。图1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1)工作物质工作物质——激光器的核心,是由激活粒子(都为金属)和基质两部分组成。激活粒子的能级结构决定了激光的光谱特性和荧光寿命等激光特性,基质主要决定了工作物质的理化性质。根据激活粒子的能级结构形式,可分为三能级系统(例如红宝石激光器)与四能级系统(例如Er:YAG激光器)。工作物质的形状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四种:圆柱形(目前使用最多)、平板形、圆盘形及管状。2)泵浦系统泵浦源能够提供能量使工作物质中上下能级间的粒子数翻转,目前主要采用光泵浦。泵浦光源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和辐射光的光谱特性应与工作物质的吸收光谱相匹配。常用的泵浦源主要有惰性气体放电灯、太阳能及二极管激光器。其中惰性气体放电灯是当前最常用的,太阳能泵浦常用在小功率器件(尤其在航天工作中的小激光器可用太阳能最为永久能源),二极管(LD)泵浦是目前固体激光器的发展方向,它集合众多优点于一身,已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激光器之一。LD泵浦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横向:同轴入射的端面泵浦(如下图2a);纵向:垂直入射的侧面泵浦(如图2b)。图2LD泵浦方式结构示意LD泵浦的固体激光器有很多优点,寿命长、频率稳定性好、热光畸变小等等,当然最突出的优点是泵浦效率高,因为它泵浦光波长与激光介质吸收谱严格匹配3)聚光系统聚光腔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将泵浦源与工作物质有效的耦合;另一个是决定激光物质上泵浦光密度的分布,从而影响到输出光束的均匀性、发散度和光学畸变。工作物质和泵浦源都安装在聚光腔内,因此聚光腔的优劣直接影响泵浦的效率及工作性能。如下图3所示为椭圆柱聚光腔,是目前小型固体激光器最常采用的。图3椭圆柱聚光腔4)光学谐振腔光学谐振腔由全反射镜和部分反射镜组成,是固体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