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考点10)2015年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精品系列考点8: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c)社会七下P114—119知道表示历史时段(时间)的一些专用词汇,掌握基本的纪年方法时间词汇方法特点时间长度计算方法示例世纪以百年为一个单位来计算时“间,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世纪的计算以公元元年为界,划分公元前后每100年为l世纪年份除以100,有余数进一,即是该世纪数。如: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即为公元前1世纪;公元1年-100年,即为1世纪(公元可省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即为20世纪40年代。公元前229年,即为公元前3世纪20年代;25年,即为1世纪20年代;2014年,即为21世纪初年代以10年为一个单位来计算时间,每10“年为一个年”代每10年为一个年代十位数即该年代数。其中,十位数为0或1时,一般称为世纪初时代(时期)以某一方面重要特征为划分标准的某一个较长的时段有某一方面的共同特征如: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等公元纪年法以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划分公元前后。向前推算,是公元前某年,数字越大,时间越早;向后推算,是公元某年(公元可省略),数字越大,时间越晚现在世界上最常用的纪年法①不跨越公元前后时,将两数相减,即:N=A-B。②跨越公元前后时,将两数相加再减一年,即:N=A+B-l。注意:公元前1年与公元1年之间,中间没有0,与数轴的表示不一样。因此,要减去1①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世于公元前479年,享年几岁?算法:551-479=72(岁)。②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灭亡于公元9年,西汉存在了多少年?算法:202+9-1=210(年)时间词汇方法特点时间长度计算方法示例中国历史纪年法帝王在位时间纪年法西汉汉武帝以前,用帝王的名号纪其在位的年次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纪年法“”“如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首创,定公元前140年年号“”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以后新君即位,就改用新年号纪年汉武帝后的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这一纪年法如:建元、贞观、康熙、雍正、乾隆、光绪等朝代纪年法以某一朝代纪年如:夏朝(代)、唐朝(代)干支纪年法天干与地支依次组合,组成六十个单位,称六十甲子发生于这一年的重大事件,以干支纪年命名如:戊戌变法、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民国纪年法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这一年被称为民国元年。一直沿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①民国纪年换算为公元纪年:1912+民国纪年-1=公元纪年。②公元纪年换算为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2+1=民国纪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年是民国多少年?算法:1921-1912+1=10,即为民国10年学会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认识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需要借助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查阅文献档案、观看历史纪录片、考察遗址遗迹、参观博物馆、调查访问,等等。这些资料大致可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种类含义意义(作用)表现示例图示文献资料文字产生之后,人们利用文字和书籍,将自己的活动记录下来是人们了解某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甲骨文、竹木简、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文字和音像资料司马迁《史记》、《安妮日记》,开国大典音像等实物资料又称文物,主要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是人们认识再现历史,特别是了解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的重要资料,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其中的错误各类化石、遗物、遗迹、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秦陵兵马俑、圆明园遗址、长城等口述资料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没有文字,文物不丰富时,需要借助口述资料了解历史。是对文献资料的补充,能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录等大槐树传说、牛郎织女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女娲补天等分辨史料的价值,合理运用历史资料资料按照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我们学习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