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三亚学院课程建设规划表课程名称国际私法负责人毕莹莹三亚学院二○一三年十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国际私法开课学期2013-2014秋季学期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6学分2课程现状描述目前国际私法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都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私法而展开,相对忽视了地方特色。对于地方院校而言,国际私法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方院校的特点主要是面向地方招生,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课程定位与特色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从法律视角研究国际私法问题。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私法相关的知识,并能运用相关法律分析案例,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门话题,以及自学创新能力,使其法律知识体系更完备。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本课程为法律14门核心课程之一,属于法学专业本科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与海商法有关的前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私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熟悉国际私法的主要实践,了解当前国际私法的新发展和出现的热点问题,能够运用所学国际私法和理论分析和解决国际私法的问题。概述课程内容体系《国际私法》共分十六章,系统地论述了国际私法的一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及各单项国际私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比较研究对国外(地区)国际私法的最新进展以及现代国际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国际私法总论编主要就国际私法的概念、国际私法的演变与形成、国际私法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等内容展开了论述。国际私法各论编主要对我国现行国际私法的背景、现状与问题以及各的具体内容等展开了论述,并与外国国际私法作了相应的比较。另外,各论编还对国际私法的概念、国际私法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与国际私法的实践等问题展开了论述。1二、课程负责人情况姓名毕莹莹性别女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民族汉出生年月1987年3月定职时间2012年8月政治面貌党员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学位)硕士研究生(2012年7月,毕业于外交学院国际法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法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篇,出版专著(译著等)部,编写教材部。获科研成果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厅局级奖项。目前承担项目项。其中:国家级项目项,省部级项目项,厅局级项目项。近七年(2005-2012年)支配科研经费共万元,年均万元。承担教学任务(从任教开始填起)序号课程名称起讫时间任教班级学生人数1知识产权法2012.9-2013.1海商11011002国际私法2012.9-2013.6海商10011003国际私法2013.2-2013.6海商11011004国际货物运输实务2013.2-2013.6海商10011005国际货物运输实务2013.9-2014.1海商1101100678承担的主要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本人承担主要工作1232三、主讲教师情况3共计1人职称其中,教授人,副教授人,讲师人,助教1人。学历其中,博士人,硕士1人,本科人。姓名性别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学历学位职称高校教龄主讲课程毕莹莹女东北大学国际法硕士研究生助教2国际法学4四、课程建设目标、思路与措施1.课程建设目标(1)2015年建设目标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尽管目前各高校已经开设国际私法课程,但普遍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其他法学专业核心相比,国际私法课程无疑处于相对弱势和边缘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推进国际私法课程建设、提高国际私法课程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务之急。(2)2020年建设目标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看,精品课程建设对推动国际私法课程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就有必要对国际私法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研讨。根据网络搜索情况,目前国际私法有5个省级精品课程,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其他法学核心课程相比,数量明显偏少。2.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与措施教学队伍是精品课程的关键环节。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主体与创造者,对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和专业建设、教育过程完善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精品课程建设初期,就明确了由6人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3人,学缘、年龄结构良好,形成了老中青相互结合的教学团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