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①风寒痹阻证②血瘀气滞证③痰湿阻络证④肝肾不足证⑤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W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X线片、颈椎MRI(2)血常规、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血沉、Crp。(4)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血脂、抗“0”、类风湿因子等。(八)治疗方法1.牵引疗法2.中药熏蒸、中药硬膏贴敷、中药离子导入(3个项目中至少2个)3.隔姜灸或灸法4.针刀疗法(住院1周及出院前1天)5.手法(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及针刺、穴位敷贴、拔罐、神经阻滞法、蜡疗、耳穴压豆等。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7.运动疗法8.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九)出院标准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三.住院诊疗疗程(一)住院第1天,完善相关入院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3)C-反应蛋白(4)颈椎X线(开口位+侧位,或正侧及双斜位)片(5)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核磁核磁、骨密度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CT检查等。3.治疗:(1)角度优质前屈位牵引作为首选治疗,起始重量为3kg。同时予以颈托外固定。(2)中药熏蒸、中药硬膏贴敷、中药离子导入(3个项目中至少2个)(3)隔姜灸或灸法(必须其中一个)(4)针刀疗法(住院1周及出院前1天)5)手法(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及针刺、穴位敷贴、拔罐、神经阻滞法、蜡疗、耳穴压豆等。4.辨证选择用药,可口服中药汤剂,还可根据病情选择中成药,口服本院颈腰痛胶囊5粒3/日或疼痛1号片4片日三次。可选择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或血塞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骨肽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注射剂静滴。酌情予以脱水、消除脊髓神经水肿药物应用,如:甘露醇针、地塞米松针、B-七叶皂苷钠针应用。口服汤剂如下:1、颈型:主要表现:头、颈、肩、背部疼痛,转侧不利,难以俯仰旋转,后期颈部易于疲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疗方法:中药:葛根、当归、川芎、白芍、羌活、防风、秦艽、桂枝、甘草、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