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1、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第一课时第1页共82页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二、整体感知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第2页共82页多媒体出示问题组: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2、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三、研读揣摩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第3页共82页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1、略。2、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3、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四、质疑问难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第4页共82页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五、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