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三)、新课讲授(28分钟)创设情景:1、播放影视片段《国家宝藏——观唐》的局部(4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1)、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影片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服饰?服饰有何特点?学生思考回答:唐朝,唐朝服饰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唐代被认为是最开放的一个朝代。皇权政治宽容,唐太宗宽容功臣为其修凌烟阁、曾在把死囚放回家过年。外交上宽容,很少像汉朝那样对边关游牧民族一味穷追猛打;舆典上的宽容使得大臣们以及百姓们都能发表自己观点。文化上的兼容,对外开放上十分活跃,世界各地的人云集到首都长安,世界各地派使者到唐朝学习,把长安作为文化盛都。唐朝至少在盛唐以前,经济上高度繁荣,诗人们能够外出游历。社会自由发达,女性地位明显提高,思想上改变禁锢,显出开放的性格,有自由恋爱的权利。人们可以自由结婚和离婚。(3)、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提示同学们翻开课本第68页。第一部分:张萱是盛唐与中唐之际的著名画家,从张萱开始,我国人物画题材趋于写实,表现现实社会生活。《捣练图》是张萱的代表作,它描绘了一群妇女正在捣练、络线、熨烫及缝衣时的情景。练是丝绸的一种,初织成时质地较硬,需煮熟后加漂粉用杵捣后才能柔软,然后还要用熨斗烫平。图中妇女为成年妇女,都穿短襦,肩上搭有披帛。从衣袖的窄小、襦腰的上系及襦裙的纹样来看,都是典型的盛唐样式。《捣练图》唐代作品,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修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仕女扯白绢时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后仰;中间妇女手拿熨白绢器具,表情十分专注;小孩屈身来回穿梭于白绢下等。(4)、活动:对比中西方妇女的劳动作品不同:1、两幅画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法、观察视角及表现技巧。2、前者为散点透视,后者为焦点透视。3、前者完全是主观意识的表现手法。后者为客观光影写实手法。相同:同是表现妇女的劳动场景。《倒牛奶的女仆》正产生于17世纪荷兰艺术大师维米尔笔下。一个普普通通的荷兰清晨。温暖的色调、正常的生活秩序,构造出平静祥和的氛围。主人公身上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只有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才能塑造出如此健康的体型。这种专注平和的表情只会出现在那些没有对饥饿的恐惧,不用时刻担心流离失所,在富足的环境中度过一生的人们的脸上,反映了荷兰德尔夫特一些富裕的家庭生活的平静、安逸与自我满足。。他以德尔夫特中产家庭的妇女生活为主线,刻意去表现室内陈设,以及女性的闲情逸致的生活,或者是家庭主妇的杂务等。画上的平面透视有一定深度,通常是两个套间,房间有增开的窗户,毛织的帷幔,素雅的摆设,(5)、教师小结: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我们欣赏了唐朝画家张萱画的宫廷仕女捣练时的生活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表现宴请的作品。画作故事背景介绍韩熙载原来是北方贵族,后来因为战乱,到了江南地带为官。成为五代南唐的大臣。韩熙载早年有着一定的政治抱负,后来目睹南唐江河日下的现实,为了躲避政治上的不测遭遇,便开始沉迷于声色犬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