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卷仿真模拟试卷(四)(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全册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1.据统计,历年出土的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表明商朝()A.统治阶级残暴B.饮酒之风盛行C.青铜工艺高超D.分封制度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可知,商朝青铜工艺高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信息均无法体现,排除AB项;分封制度确立是在西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战国时,有儒者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提出“仁政于民”“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A.无为而治B.礼法并用C.以民为本D.教化民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仁政于民”“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等信息可知,儒家在政治上主张以民为本,统治者应施行仁政,C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教化民众,排除D项。故选C项。3.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适治狱吏不直者”修长城和戍南越,其后又应征服岭南的大将、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的请求,迁一万五千“女无夫家者”去岭南。秦始皇意在()A.拓展秦朝疆域B.促进民族交融C.发展地方经济D.强化边疆管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戍南越”、“迁一万五千‘女无夫家者’去岭南”可知,秦始皇加强对边疆的守卫,让更多的人口投入到边疆的开发和治理中,从而加强边疆的管理,D项正确;迁一万五千“女无夫家者”去岭南,是疆域扩展至岭南地区后的措施,不是拓展疆域,排除A项;促进民族交融是秦始皇戍边和移民相关措施的影响,不是统治者的目的,排除B项;戍边和移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边疆的管理,维护统治,发展地方经济不是统治者的意图,排除C项。故选D项。24.西汉初年,设立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下设两丞,其中主要的是御史中丞,中丞所统领的侍御史或监御史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由于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中央权力被各诸侯国严重分割,从监察体制实际作用来说,主要限于中央直辖的地区,不能覆盖金国。为此汉朝()A.任用酷吏B.实行推恩令C.设御史台D.分设刺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监察体制实际作用来说,主要限于中央直辖的地区,不能覆盖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这一问题,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负责监察地方,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排除A项;实行推恩令解决郡国并行制产生的王国问题,排除B项;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如图为《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所示①②③④依次为()A.魏、东晋、西晋、北魏B.北魏、东晋、西晋、魏C.魏、西晋、东晋、北魏D.北魏、西晋、东晋、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蜀、吴并立的政权是魏,统一魏蜀吴的是西晋,与十六国对峙的是南方政权是东晋,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是北魏,所以①是魏,②是西晋,③是东晋,④是北魏,C项正确;ABD项对应不准确,排除。故选C项。6.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陆贽知贡举时,得到好友补阙梁肃和郎中王杰“佐之”,有八人为梁、王二人所推荐。因为这八人久负文才,极一时之选()A.传统选官观念犹存B.官场贪污腐败盛行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D.官员主导科举结果〖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德宗时期,举荐仍然是选官途径之一,这表明当时传统选官观3念犹存,A项正确;举荐和推荐并不表明当时官场贪污腐败盛行,排除B项;科举制的推行表明当时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结束,排除C项;“主导”不符合科举考试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7.北宋统治者千方百计地降低三衙长官的政治地位,诸多条文中都有三衙长官不得参政、议政的相关规定,"见大臣必执挺趋庭"。其旨在()A.加强对兵权的控制B.防止官僚队伍膨胀C.缓解文武官员矛盾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