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高考改革赴上海学习总结高三:周新星新高考、新思考、新行动。本次赴上海市西中学参加新高考改革研修学习。在那里学习的每一天都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悟和启迪,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索。通过学习与听课让我们既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政策精神的领会和理解,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新课程理念的建立,深度体验了新高考在学校层面的组织管理与选课走班的操作流程,提升了实施新高考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和实践,就是要大力提倡开展市西中学那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一旦真正这样去做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潜力与能力会让我们惊喜不已。在这几天的学习中,静心反思总结下来,有很多新东西都不是我们教师层面能够考虑的事情。改革是必须的,怎么改却是最致命的。新课改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急需我们学校层面的管理者去面对下面的一系列探讨:1、课堂形态如何转型。分层走班教学将会成为新的教学常态,涉及如何分层?如何分类?如何分项?如何管理、指导、监控?如何和新课堂模式相结合?教学班和行政班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诸多问题。要加强选课走班教学的建设和研究。学校的选课、走班、排课等,将不再仅仅是一种教务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非常专业性的事业,我们有准备吗?2、课程设置如何重构。课程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学校教师要将之具体化,使核心素养落地。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渠道、资源→教学组织形式→学业成绩和表现性评价等,都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学校还应着力建构富有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群;努力把分层分类的教学走向分层分类的课程,将之校本化,变成课程目录;充分整合高等学校等校外优质资源;设置好实践性和职业技能类课程;设计好生涯规划课程;如何将学期课程转化为学程课程等。面对合格考和等级考使用哪种课本,如何设定标高。3、育人机制如何再造。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如何建立生涯指导制度和完善导师制是学校非常重要的两项内容,学校必须建立新的生涯教育体系和治理体系。包括要求、内容、方式、机构、职业实践等均需整体设计和规划。4、新的课改和考改,由于把“选择权”尽量交给了学生,学校如何从师资、教室、储物等方面满足学生的选择?如何在打破行政班管理的状态下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如何监控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学校如何面对这场新的挑战?从现在来看,我们需要转变,因为时间不等人,决策部门都没有做好准备。作为教师,我们担心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那就要求我们,更要我们顺应时代要求,必须接受更快的改变。至上而下的逐级管理的传统模式,将逐渐转变为至下而上的菜单式服务模式;统一要求的传统做法,将逐渐转变为典型性经验引领的办法;新的议事规则和操作程序将更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新的一场教育革命,将随着课改的临近马上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