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饮食文化欧美的饮食文化与餐饮习俗英国:轻食重饮在英国,赴宴时不宜早到,晚到10分钟最佳,一瓶葡萄酒、一束鲜花或巧克力都是赠与主人较好的礼物。未受邀请就去英国人家拜访是非常失礼的举动。请英国人吃饭,必须提前邀请,不能临时通知。英国人的日常饮食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除了面包、火腿(ham)、牛肉之外,常吃的还包括马铃薯、炸鱼和煮菜。在英国,“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roastedbeefandYorkshirepudding)被人称为国菜。它是用牛腰肉(serloin)、马铃薯,加上鸡蛋、牛奶、面粉,放在烤箱内一起烤制而成的菜肴,但其最传统和最大众的食物要数炸鱼排和薯条(Englishfishandchips)。有别于“轻食”的是,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之中非常“重饮”。绝大多数英国人嗜茶如命,且对红茶(blacktea)情有独钟。在饮茶时,他们先在茶杯里倒些牛奶,然后依次冲茶、放糖。英国人往往会专门挤出时间来喝“下午茶”(afternoontea),“下午茶”对他们来讲,既是午餐、晚餐间的一顿小吃,也是“以茶会友”的社交方式。英国人常去酒吧饮酒,比较喜欢产于苏格兰山区的威士忌(whisky)和杜松子酒(gin)。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请”与“谢谢”,家庭成员之间也不例外,餐桌上更是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正式场合,英国人频频使用“Cheers”代替“Thankyou”。一般而言,英国人在席间不布菜也不劝酒,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一般来说,客人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不喝酒时,只要在侍者斟酒时将手放在杯口即可。法国:餐饮重于生命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并且人人喜欢以美食家(gourmet)自居。法国人爱吃面食,其面包种类之多令人难以数计。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caviare)、蜗牛(snail)、鹅肝(gooseliver)。就口味而言,法国人一是喜欢肥浓,做菜时常用大蒜(garlic)、丁香(clove)、香菜(parsley)调味。二是偏爱鲜嫩(freshandtender),烹饪大多半生不熟(half-baked),甚至还直接生食某些蔬菜。法国人大都爱吃奶酪,往往会拿出各式奶酪请客人品尝。法国所产的白兰地(brandy)、香槟(champagne)与红、白葡萄酒,享誉全世界,他们几乎逢餐必喝,而且十分讲究以不同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如餐前喝开胃酒,吃鱼要喝白葡萄酒,吃肉要喝红葡萄酒,餐后则喝利口酒(Liqueur)或白兰地,对鸡尾酒(cocktail),法国人则不大欣赏。在正式宴会上,法国人认为“交谈重于一切”。用餐时,他们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能容忍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新西兰:一日六茶在新西兰,欧洲移民的后裔(thedescendantsoftheEuropeanimmigrants)通常习惯吃英式西餐,他们的口味较清淡(light),喜欢吃牛肉、羊肉、鸡肉、鱼肉和乳制品(dairyproducts)等。除爱吃瘦肉(leanmeat)之外,欧洲移民的后裔们还爱喝浓汤(thicksoup),红茶是其一日不可或缺的饮品。受英国习俗的影响,新西兰人养成了“一日六茶”的习惯,分别被称作早茶、早餐茶、午餐茶、下午茶、晚餐茶和晚茶。茶点和茶馆(teahouse)几乎遍及新西兰各地。同新西兰人约会,最好事先联系,客人应提前几分钟抵达以示礼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中做客,巧克力或威士忌酒是合适的礼物。新西兰人忌讳吃饭时频频与人交谈,平时交谈的话题大都只涉及气候和体育运动,不愿谈及种族问题(racialproblems)。快餐:典型的美国饮食美国人喜食“生”、“冷”、“淡”的食物。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以食用肉类为主,牛肉是他们的最爱,鸡肉、鱼肉、火鸡肉亦受欢迎。美国人忌食动物内脏(internalorgans),大蒜和酸、辣食品一概不食。受快节奏(fast-paced)的社会生活影响,快餐(fastfood)在美国得以大行其道。热狗、炸鸡、炸薯条(friedpotatoes)、三明治、汉堡包、面包圈(donuts)、比萨饼、冰淇淋等,在美国可谓老少咸宜,是他们日常餐饮的主角。当美国人请你去做客时,一定要给人以明确回复并记清时间、地点。若突然有事不能赴约,一定要打电话说明原因,好让主人早做准备。赴宴一般要准时到达,或者在约定时间的5分钟前后到达。美国人不刻意讲究形式与排场(ostentationandextravagance),有时会请亲朋好友们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