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徐一;唐波;彭晓琴;高茂宏;赵九洲【期刊名称】《《四川农业与农机》》【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2页(P13,45)【作者】徐一;唐波;彭晓琴;高茂宏;赵九洲【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甘孜藏族自治州孜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2019年6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麦类机械化耕作栽培岗位专家组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对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青稞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中,一是听取了州农牧农村局分管领导、农机化科主要负责人、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县乡农机站和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深入甘孜、康定、炉霍、道孚、丹巴、色达、德格七个县(市)进行青稞种植现场调研和指导,对基层关心的农机化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同时,宣传了全国和四川省农机化发展的方向,以及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的研究设计方向。专家组了解了甘孜州青稞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调研情况综合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1青稞产业现状甘孜州辖区耕地面积9.10万hm2,粮食播种面积6.87万hm2,其中,青稞常年播种面积达3.33万hm2左右,面积和总产均居甘孜州各类作物之首,是四川最大的青稞生产区。青稞是甘孜州的主要农作物,除泸定县外,甘孜州其余17个县均有分布,主产区为雅砻江、金沙江,以及大渡河流域的甘孜、德格、炉霍、理塘、白玉、稻城、道孚、新龙、康定、巴塘等县。青稞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3600m。从近年生产情况来看,种植面积在2667hm2以上的有甘孜、康定、炉霍、白玉、德格5个县,在2000~2667hm2的有理塘、道孚、稻城、新龙4个县,在1333~2000hm2的有石渠、雅江2个县,在1333hm2以下的有巴塘、色达、乡城、得荣、九龙、丹巴6个县。2018年,甘孜州青稞播种面积3.50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良种推广面积3.25万hm2,良种覆盖率达到93%。2青稞产业存在问题2.1土壤含石量大,相关捡石机具缺乏甘孜州西北部、中东部的道孚、炉霍、甘孜等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目前这些地区的机械化水平也比较高,基本实现了耕作、收获机械化,但是由于高原气候条件导致土壤沙化严重,土壤中含砾石、卵石较多,因此,大部分机械在此类土壤上耕作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急需要相关的捡石机具设备,先将耕地中的卵石、砾石捡出后,再进行机械化耕作,这将大大提高耕种机具的作业效率,提高粮食的产量。2.2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科技水平低总体来看,甘孜州的农业科研推广服务水平仍旧偏低,特别是科研基础差,无实验设施,育种手段落后,青稞种质资源改良、育种方法、技术创新以及常规育种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薄弱,受资源遗传基础狭窄、育种技术路线单一、方法落后,以及育种目标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等因素影响,青稞育种创新能力不强,品种抗逆性弱、商品品质不高、同质化严重。目前,甘孜州主要栽培品种是康青系列品种,如“康青7号”“康青9号”等,种子多数是自留种,种子质量参差不齐,退化、混杂严重,甚至有的带有病原菌;播种方式多撒播,少有条播、机播;管理工作粗放,机械化程度低,产量普遍较低;缺乏科学的田间技术管理指导;农牧民群众传统种植观念短时间内难以扭转。2.3农机装备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甘孜州北路片区,由于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政府部门比较重视,所以大型的机具相对较多一些;东南部山区河谷地区,耕地狭小而偏远,多在半山河谷地带,而适合的小型农业机具相对较少。2.4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经费缺乏,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甘孜州耕地面积大,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农机政策的支持,全州各县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量成倍增加,但是相应的农机推广和技术培训却偏少,导致很多农户由于缺乏操作技术而无法完全发挥机具应有的作用。如甘孜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作为甘孜州的农机推广专业部门,平均每年的推广经费仅有8万元,很难满足全州的农机推广和服务的需求。科技人员待遇低、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手段落后,多数处于无办公用房、无交通车辆、无办公设备的状况。2.5防灾能力低甘孜州青稞生产基础脆弱、灾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