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郑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区位的含义和农业地域的概念。2.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2.运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三)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自制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什么是农业?你知道我们上饶街上卖的甘蔗来自哪儿?甘蔗属于热带农作物,上饶为什么可以种甘蔗?(学生讨论回答。)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由于生物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究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的形成,本节我们共同探讨。(二)教授新课1.提问:观察、对比图3.1和图3.2,思考两地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从两地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思考。)学生观察、讨论,教师点拨。2.再观察我国“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两幅图,请说明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绝对区位(即不同农业生产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相对区位(即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3.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动画展示。4.教师提供“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1)农业区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你知道为什么《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吗?(气候)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大米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这儿居民的主食,你知道水稻喜欢什么样的气候吗?(引导学生读下列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训练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读图分析能力。)学生回答: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它生长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教师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查找有关的地名,平时注意多积累,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拓展思考: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看,我国南方和北方相比哪里更合适种植水稻,为什么?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农作物的需水量(2)地形、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读图3.7,让学生分析我国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丘陵地区为什么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江南丘陵的红壤是酸性土壤,适合茶树的种植。(3)政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副食品农业产生的利润远远高于粮食种植,为什么还有许多农民甘于去种粮食呢?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国家的政策会对农业区位产生深远的影响。(4)交通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如今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请问是为什么?学生讨论:由于大棚农业的发展,现在有了“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南方蔬菜可以及时运到北方;冷藏技术的不断发展等。教师点拨: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分析农业区位时,不能死背教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