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参考2023·4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读·思·达”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问题研究”为例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350007)付进华黄艺鸿[摘要]“读·思·达”教学法符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新理念,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先进性、适用性。据此,文章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读·思·达”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设具体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联系生活中的地理,注重问题分解;分享地理思考所得,学会规范表达等四大落实要点。[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核心素养;地理教学;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3)10-0096-03“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读·思·达”教学法在所有学科、所有学段均可适用[1]。基于地理学科自身及其教学特点,本文研究“读·思·达”教学法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地理教学实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读·思·达”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价值笔者认为,从地理教学的特点来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即以真实情境为媒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迁移运用和设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取信息、发现规律,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能够顺畅地进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升,同时实现核心素养内化。(一)符合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科学测评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2]。袁孝亭教授提出,地理教学要培养的地理学科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其中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地理表达与交流能力、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等学科能力培养要求均能够通过“读·思·达”教学法得以落实[3]。具体来看,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和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需要通过“阅读”这一环节进行培养和锻炼。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在阅读环节不仅要强调文字材料的阅读,而且要强调地理图表的阅读。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媒介,包括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地理图表用图形语言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联系等[4],其中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地图阅读能力提升也是地理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5]。对于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课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KCZ2020023)研究成果。[通信作者]黄艺鸿(1997—),女,汉族,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与研究,E-mail:*****************。地理·教学经纬96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中学教学参考2023·4推理等能力,可以通过“思考”环节进行培养与强化。教师应在日常课堂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通过适时地点拨、指导,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思维进阶、素养内化,让学生发现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自主构建学科体系。最后,通过“表达”环节理清思维逻辑,强化语言和文字表达,以达到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目的。(二)符合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规律了解高中生的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