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孝义中学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教材内容分析:]课程标准: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教材内容:教材通过“案例呈现(刘翔)——>理解含义——>探究特征——>评价练习”的线索来组织内容。重点:能理解信息的特征。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难点:信息的具体含义。实例的理解与提炼。[教学对象分析:]升入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渐趋成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内容欠系统和内化,而本教材组织极具人性化,他们需要通过书,通过尝试、发现、并自我总结归纳,将所学内容系统化。由于信息技术科目没有高考压力,他们不愿意课前花费时间预习,甚至不带课本,所以课堂需要留出时间浏览本节内容。[教学策略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能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2、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列举、归纳,一一对应。如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3、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及其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策略:鉴于对教材内容和实际学情的分析,特制订出以下教学方法: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通读教材,教师点拨完成。所以导出课题,让学生利用教材+学案,进行自我学习,探讨感知信息的存在,然后归纳获得信息的一般特征。老师点拨,并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实例来加强学习效果。这样把导、学、教、考、评过程有效衔接,真正提升学习效率,有效实现各个教学目标。[教学过程:]1、导:(下发学案,导入课题)(3分钟)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提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安全)”的线索来呈现学习内容,那么理解什么是信息,有什么特征无疑成为我们首要学习掌握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把课本翻到第2页,1.1小节:信息及其特征,从第2页看到第6页.2、学:(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或学案)(12分钟)老师板书本节课程的教学纲要。3、教:(老师只做重点点拨)(10分钟)[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是用[宋体]书写。(1)什么是信息,如何来理解它?人的生活离不开信息,关于信息的概念,目前还没有有一致的认识,教材中只列出了几个对信息概念的代表性描述,然后建议自己上网查资料。香农(信息论奠基人):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参加高考,不知道成绩,及是否被录取)维纳(控制论奠基人):人类社会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关禁闭,小黑屋)我国专家,以钟义信为代表: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如讲述一起交通事故)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信息的含义,教材中设置了三个例子。并且给出了分析表,并从信息传播的过程理解来认识信息。第页1信息发出方信息接收方以何途径以何途径(信源)(信宿)信息传递接收效果及作用信息技术教案孝义中学最后得出结论:信息发出方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称为信息。这样信息的存在就十分广泛了……(2)信息的基本特征(对信息的更深入认识)①传递性(打破时空限制)②共享性(今天遇到一件有趣的事,就不告诉你……)③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依附性更强调其载体依附性,不能独立存在。如三国演义,可以写成小说来表述故事内容,也可以拍成电视从而转换成不同的媒体来传播,这个故事无论静止还是传播,载体永远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信息可处理性,信息解密:举例)④价值相对性(中央一台鉴宝栏目,农民以8元钱从废旧品站收的一香炉,最后被鉴定为春秋战国时间的,估价800万)⑤时效性:就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八天,美国一家民间咨询公司——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课题报告,课题名称:“如果美国出兵韩国,中国将会怎样?”,要价50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但是几年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被中朝联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战争结束后,美国国会开始辩论"出兵韩国是否真有必要"的问题,在野党为了在国会上辩论言之有理,急忙用280万美元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