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实验小学“星光课堂”导学案六年级班学科:语文学习内容1、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时间2016年8月日主备胡晓霞个备共备蔡素杨彦牟燕琳彭登芬张庆王玉导学准备PPT导学步骤导学环节导学流程和内容个性化设计课前:定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好句。2、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渗透环保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难点:1、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并学习运用。2、学习巧换人称的独特写法。课前展示课中:三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作家李汉荣非常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多朋友。这些好朋友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导三学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听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作者有许许多多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石头、雷阵雨、归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三、精读课文,贯通认知1、轻声读第1、2自然段,体味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心情好;高兴。2、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很好?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3、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们的理解。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4、学习第3自然段。默读第3自然段直到最后。作者访问的第一个朋友是谁?(古桥。)作者赞美了古桥的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德高望重。)四、布置作业,复习巩固请同学们在课后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课后:反思仁怀市实验小学“星光课堂”导学案六年级班学科:语文学习内容1、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时间2016年8月日主备胡晓霞个备共备蔡素杨彦牟燕琳彭登芬张庆王玉导学准备PPT导学步骤导学环节导学流程和内容个性化设计课前:定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好句。2、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渗透环保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难点:1、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并学习运用。2、学习巧换人称的独特写法。课前展示课中:三导三学一、复习导入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二、精读课文,贯通认知1、学习第4自然段。(1)读第一句思考:我们一般称什么人为“知己”?为什么作者说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的手法,将物变成人,把物写活了。也可以写点评,如:用拟人法把鸟和露珠当成人来写,把物写活,充分表达出“我”和大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3)朗读第4自然段,熟读成诵。2、学习第5自然段。(1)它与第3自然段有什么异同?异:第3自然段较具体地写与老桥的对话;第5自然段则是简略写与山中许多景物的对话。同:都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相结合的写法。(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溪流的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