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用新题型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题答案•(题型起源]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山东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在目前阶段,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山东卷语文试题)原句:往小碟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解题思路: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第二步: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一、倒装句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1)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份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典型例目]例1: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倒装效果分析:“心满意足地”作状语,原句把状语独立出来,放到后面,单独成为两个小分句,“又心满”“又意足”。这样的表达方式起强调作用,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位置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合适语境。[典型题目]例3.原句: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倒装效果分析:从句式看,原句使用倒装,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例4.原句: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改句: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倒装效果分析: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不合语境。•二、长短句倒装句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就是化长为短。还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内容分开来说,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子,也是代长为短。短句的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③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④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⑤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典型例目]例5.原句:城里人走出家门,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漫步山间,徜徉林中,看轻风曼舞,赏柚花盛开。柚花从花开到花谢,花期虽不长,可它总能让人沉醉。改句:大家一个接一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柚树林中。我们任轻风抚摸,看着眼前盛开的柚花,顿时就陶醉了。长短句效果分析: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齐,采用对偶修辞,更有气势;音韵上:原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更朗朗上口;意境上: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例6.原句:那山是太奇绝了,但缺路,少矿,又不能种粮食。改句:那缺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