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提示:尊敬的老师,本套试卷由湖北和山东名校名师命题审题。因时间的关系,9月4日前还将有部分学校使用本试卷考试,因此,请您千万不要在您的学校考试后将试卷和答案发布到网上,或传给他人,避免出现试卷泄密现象,影响其他学校的考试。谢谢合作,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新起点摸底联考历史试题命题:山东省邹城一中(武翠)衡水实验中学(张振广)山东省临沂一中(崔中学黄腾龙)审题:湖北省襄阳五中(邱羽)山东省临沂一中(韩臻臻)山东省沂水一中(魏书军)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原创,容易)1.有人认为:“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与此对应的变法措施是()A.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C.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改变旧有社会习俗D.改革户籍,加强对乡里人口的管理答案C根据材料“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可知,个体小家庭(一夫一妻)的出现,使宗法观念受到冲击,故选C项;材料主旨强调个体小家庭的出现,与土地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个体小家庭的出现,与地方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个体小家庭的出现,与地方管理无关,排除D项。【考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2、(原创,容易)下图为北宋开封城鸟瞰图,宋代诗人陆游在诗中说,“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下列哪一项最能解释以上现象A城市管理更加严格规范B百姓生活习惯改变C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图片信息反映的是北宋城市变化中坊市界限被打破,结合陆游的诗能够反映这一现象,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北宋城市管理相对放开,故A项错误。B和C项不是主要原因。【考点】:北宋城市发展变化3.(原创,容易)明清小说中,凡女性在街中露面,不是非良家妇女,便是当街告状或沿街乞讨之类,“倚门看街”“倚窗看街”变成了引发祸事的根源。这可以说明当时A.文学体裁形式的僵化B.封建伦理道德的强化C.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D.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小说中塑造的妇女形象有违社会良俗和伦理道德,这表明封建伦理道德强化,污名化女性,故B项正确。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A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矛盾,错误;商品经济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考点】:宋明理学4、(原创,容易)学者茅海建在《戊戌变法研究》一书中这样评价康有为:“康的业绩是不能否认的,康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康的粉饰也是应当擦去的。这一切本来应该是不矛盾的”。“这一切”可能包括以下哪一项A恪守祖训,尊孔复古B学习西方,倡导共和C抨击专制,鼓吹革命D微言大义,托古改制答案:D【解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微言大义、托古改制的特点,故选D;A不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排除;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排除B;康有为主张资产阶级改良,反对革命,排除C。【考点】:康梁维新思想5.(原创,中档题)据统计,从1861-1890年,清政府全国44名总督中,汉人有34名;同一时期,挑选候任巡抚的117人中,汉人就有104人。这反映了清王朝A.中央集权逐步弱化B.政权性质完全改变C.君主专制受到冲击D.汉人地主掌控了全国政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数据可知,满清贵族在地方督抚中的比重下降,而汉人比重上升,结合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汉族地方督抚崛起,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