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新起点摸底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认为:“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与此对应的变法措施是()A.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C.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改变旧有社会习俗D.改革户籍,加强对乡里人口的管理2、下图为北宋开封城鸟瞰图,宋代诗人陆游在诗中说,“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下列哪一项最能解释以上现象A城市管理更加严格规范B百姓生活习惯改变C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3.明清小说中,凡女性在街中露面,不是非良家妇女,便是当街告状或沿街乞讨之类,“倚门看街”“倚窗看街”变成了引发祸事的根源。这可以说明当时A.文学体裁形式的僵化B.封建伦理道德的强化C.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D.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4、学者茅海建在《戊戌变法研究》一书中这样评价康有为:“康的业绩是不能否认的,康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康的粉饰也是应当擦去的。这一切本来应该是不矛盾的”。“这一切”可能包括以下哪一项A恪守祖训,尊孔复古B学习西方,倡导共和C抨击专制,鼓吹革命D微言大义,托古改制5.据统计,从1861-1890年,清政府全国44名总督中,汉人有34名;同一时期,挑选候任巡抚的117人中,汉人就有104人。这反映了清王朝A.中央集权逐步弱化B.政权性质完全改变C.君主专制受到冲击D.汉人地主掌控了全国政权6、1877年,郭嵩焘自伦敦寄给朋友的信中论及:“往常论近日考求洋务三人。合肥伯相(李鸿章)能见其大,沈尚书(沈葆桢)能得其实,丁中丞(丁日昌)能致其精。吾于诸君无能为役。精神才力,穷极推求,亦万不能逮。独所及见透顶第一义,则亦有诸公所未及者。”由此可知,郭的思想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B反映了维新派的思想主张C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D是对传统洋务思想的发展7、1920年,湖南长沙出现霍乱传染事件,长沙卫生局与当地商会、妇女会、青年会、学生联合会的志愿者联手,沿街张贴标语,挨家发放传单。这些标语和传单上的文字都很接地气:“没烧开的水不要喝”“不要吃生冷水果”“杀老鼠的赏他长生不老”“我们不杀苍蝇,苍蝇就杀我们”……由上述材料可知A民族资本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B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抗疫主要手段C北伐前夕各地割据势力控制地方D疫情促使当地民众改善生活习惯8、某一史学家在评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说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实现了宪政原则B.促进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C.奠定了统一基础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9、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人民解放军“外国舰船撤离长江”的公告,闯入前线江段,继而遭到人民解放军猛烈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后逃往香港。紫石英号事件说明A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B战争双方实力已发生变化C英国殖民霸权一去不返D美英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10、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时曾经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体现了A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B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D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11.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法学阶梯》明确指出:“法律学习分为两部分,即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罗马帝国的政体,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私法包括三部分,由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的基本原则所构成。”这一分类A.旨在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B.反映出罗马统治疆域的扩大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有利于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12.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参战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