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第5课第5课敦煌•千年教材分析本课从“综合·探究”的视角展现敦煌艺术,旨在吸引学生关注敦煌,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世界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而丝绸之路中国区段内的敦煌艺术由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三部分组成。教材从壁画切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敦煌艺术,促进学生形成珍惜优秀文化遗产的理念,并自觉加入传承的行列。一、教学路径看:“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敦煌壁画艺术如此灿烂,从历史原因、地理原因、地质原因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飞天: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人物称为“天”,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天才之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学:敦煌石窟是世界上最多的艺术石窟群,它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敦煌石窟艺术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三处共有石窟552个,彩塑2000多身,壁画50000多平方米。其中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录入《世界遗产名录》。敦煌壁画中的藻井已成为一种装饰,而壁画中的装饰图案也对整个洞窟的格式和整体布局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实践:敦煌是一部百科全书,是研究历史、宗教、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教材,也是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源头。查阅资料,了解艺术家在其创作中所受敦煌艺术影响的作品,如舞蹈《千手观音》等。创新:小组分工合作,尝试完成一组九色鹿故事。或者结合地理学科并以图(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第5课表的形式,规划“敦煌艺术之旅”的社会实践行程,查找去敦煌的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并尝试完成手绘旅游地图。二、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1课时,了解敦煌艺术的发展、变迁,感受敦煌壁画的艺术美,通过对壁画的不同内容及表现形式的赏析,丰富学生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学生实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共同探讨对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尝试完成一组九色鹿故事。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敦煌壁画艺术的题材内容、艺术价值,通过典型作品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操作目标:查阅资料,分小组探讨敦煌艺术的表现特征,形成短文或重绘一组九色鹿故事,深入感受敦煌艺术的辉煌。情感目标:感受敦煌艺术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形成文化传承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题材及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形成文化传承的意识,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内容要点莫高窟壁画:现莫高窟壁画尚存45000多平方米,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佛像、本生(佛传)故事、经变画、供养人像、装饰图案。经变画:依据佛经内容画出来的绘画作品“经变”。本生故事: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前生的本生故事。敦煌的装饰图案: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和织物装饰,以藻井图案为代表,藻井内的纹饰有莲花、葡萄石榴、团花、三兔莲花等,造型丰满、色彩华丽。无论是本生故事的壁画还是经变内容的壁画都是艺术家们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意愿,以来(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第5课自生活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引导人们积极向善。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敦煌艺术的了解,让学生通过欣赏、探究,了解敦煌艺术的特征,丰富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教学中以视频、图片为媒介,引导学生了解敦煌艺术,丰富学生的艺术观念和对艺术表现手法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教学评价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