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儒学的发展演变,理学形成的背景及其思想来源:“三教合一”背景:佛教和道教的盛行背景:佛教和道教的盛行1、表现魏晋南北朝: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隋朝:儒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2、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第3课宋明理学1、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A、两汉时期B、魏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2、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B、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C、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巩固练习:二、程朱理学1.背景:复兴儒学第3课宋明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程朱理学2.代表人物及主张第3课宋明理学二、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集大成者)理是本原社会伦理认识论客观唯心主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核心)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派别人物主要观点影响地位宇宙观宇宙观(世界本(世界本源)源)认识论认识论伦理观伦理观宇宙观宇宙观方法论方法论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程颢程颐朱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官方哲学、科举依据、世界影响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3.影响南宋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第3课宋明理学二、程朱理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B、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C、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D、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解析:D表述错误,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是在明代确立的。三、陆王心学第3课宋明理学陆九渊王阳明主张主观唯心主义•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派别人物主要观点影响地位宇宙观宇宙观(世界本(世界本源)源)认识论认识论伦理观伦理观宇宙观宇宙观方法论方法论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程颢程颐朱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官方哲学、科举依据、世界影响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王阳明内心反省致良知;知行合一“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影响深远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5、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C、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商场着火了--程朱理学代表陆王心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形象比喻体会差别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③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同:2、异:①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②把握“理”的方法:前者主张“格物致知”;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四、理学的特点:1、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2、更为理论化、思辨化。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第3课宋明理学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6、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