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上)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书法作品格式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尺见方之体裁,称之。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另一篇文章的补充楹联是刻在木柱上,古代房屋两旁门柱上多有对联,今之庙宇中最常见。作法,写法皆相同,只是质料与位置不同而称楹联。横披又称横幅。宋人米芾,又称门楣,是因多悬於门上之空位。近代因不便於悬挂,皆改装成镜片式,可以防潮。匾额又称匾头。多刻在木板上,悬挂在门之正面,但亦可挂在墙上。独屏可单独成一系统,亦可单独悬挂断成立轴但内容上有先後次序,如写四季春,夏,秋,冬,则应按次序悬挂之有写四体亦可不按固定次序悬挂。通屏是不可分开悬挂,因第一幅到最後一幅是相联贯的,因之多称通景,皆相通,必须依顺序一幅接一幅的挂起,才算完整的一幅。团扇其种类很多,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圆角形及葫芦形等。摺扇因便於收藏,携带方便,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尤其面上可书可画,为酬答最好工具,为古人留下不朽作品。长卷又称手卷,书画长幅,可以卷起,以便收藏或携带者。册页因卷轴或长卷阅读不便。在唐时有人将长卷切割装成单幅叶子,再将连接成册页,多为台萱四开以下,以八至十六开为多。书法作品格式详解1•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2•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3•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4•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X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中堂不能单独悬挂,必定配有对联,多悬於正厅中央,所以称为中堂,在裱褙上它在下垂两边要加轴头。5•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