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题:《理想的风筝》执教人:张春单位:上派镇菁菁小学时间:2016年9月9日公开课教案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言加深体悟刘老师的人物形象。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文字衔接的高妙之处。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品味典型事例,感悟刘老师的形象。教学难点: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道具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2.回忆已学课文《师恩难忘》,感受浓浓师生情,找找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2.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三、学习有关刘老师的三件事问: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教师板书:笑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品味细节,感受人物。(一)笑谈腿疾1.师生交流:(1)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2)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老师的幽默风趣、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2.指名朗读刘老师的话。3.课件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以后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3.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二)写板书1.课堂演绎刘老师板书的场景,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2.师: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激动的心跳。)3.感情朗读(三)放风筝过渡语: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谁来说说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1.请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2.体会“笑着叫着蹦跳着喊着”这一连串的动作让我感受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3.整合:同学们的感受都非常真切、朴实,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找一找还有哪些感人的细节。4.小结: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四、升华情感是呀,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祖国蓝天的一只理想的风筝。同学们,不见刘老师已经30年了!可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绵绵不绝,刘老师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请大家想象一下《师恩难忘》里的那个重逢的情景,假设“我”和老师又见面了,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五、作业布置1.找出文中描写刘老师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并抄写一遍。2.小练笔:仔细观察自己的一位老师,抓住他(她)的特点,要求尽量运用到细节描写。板书设计:理想的风筝工作:笑谈腿疾生活:放风筝写板书生命的顽强生活的热爱(菁菁小学张春)